万维读者网 > 星光灿烂 > 正文  

73岁忙着当爹 74岁忙着恋爱 78岁忙着选总统……

www.creaders.net | 2024-11-08 08:30:25  娱鉴viewpoint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谁能想到,搅动2024年娱乐圈舆论场的,除了年中“五旬老太守国门”的那英还有年尾“女人中的女人”刘晓庆。刘晓庆在网友狂欢中甚至和刚刚竞选总统成功的川普并列,获赞“70多岁正是闯的年纪”。

网友:70多岁正是闯的年纪

刘晓庆的感情生活一直备受网友关注,自今年八月演员张棪琰在直播中放出她交往“八个男朋友”的猛料后,10月29日“曝刘晓庆曾出轨”的话题又登顶热搜。

狗仔们试图用“出轨”、“隐私”等吸睛看点为这位曾站在大陆影视顶端的老牌女星制造话题,但公众的反响却迥然不同——不仅没站在道德高地上攻击她,反而对她十分认同。网友们尊称其为“庆奶”、“女皇”,认为她“精神状态超前”、“干了大女主会干的事”。

事件曝光后,前男友于11月5日公开报警记录,称被刘晓庆助理威胁。然而这未能翻转大众对刘晓庆的态度,她依然受到网友力挺,反而是男方被指责“茶里茶气”“差劲双标”。

大众为何会对刘晓庆如此宽容?要想真正看懂这个问题,我们要下沉到时下舆情中去具体剖析:造就“刘晓庆舆情”的不止是她本身,除了她特殊的身份地位,还有女性意识觉醒、舆论场的标杆塑造、娱乐方式变迁等多方面因素。刘晓庆出现在2024内娱舆论场的意义,不啻于是一场追忆和叫醒。

狗仔爆料刘晓庆与男友聊天记录

早期“爱女”第一人:银幕内外引领时代刘晓庆不是一般的女演员,而是横跨近两代人的顶流明星。

她亲身参与了大陆电影20世纪80、90年代的改革与灿烂,有人甚至把80年代称为“刘晓庆时代”。在她身上,承载着太多个“第一”:央视春晚第一个女主持人,第一个蝉联三届百花奖影后的演员,内地第一个票房过亿的女演员,第一个出自传的大陆明星,第一个进监狱的女明星……无论天赋、外貌、亦或个人经历,都处处彰显着属于她的传奇。

时代给了她机遇,同时她也在努力书写着时代。在那个观念保守的年代,性格泼辣的她明显与周围格格不入。彼时她百无禁忌,在电影里饰演了很多情感热烈、做派张狂的女性角色。

《瞧这一家子》(1979年)里,她饰演的张岚思想觉悟不高,带有强烈的虚荣心与拜金倾向,笑声浮浪。相较片中其他女性角色,张岚既不端庄秀美、要求进步,也不温婉贤淑、得长辈喜爱。这个角色当年曾让刘晓庆褒贬不一,但她却并不在意,只觉得自己刻画了一种时代中的女性。

大陆银幕“开化”较晚,亲昵戏来得很迟,直到1980年电影《庐山恋》上映,新中国影史上才出现了第一部“吻戏”。但紧接着第二年,刘晓庆便在电影《原野》中尺度大开,演一个背叛丈夫与家庭、大胆追爱的坚韧女性,在片中与青梅竹马又亲又抱、肉体出轨。

刘晓庆擅长勾勒苦难女性的复杂性,这在她与第三代导演谢晋、凌子风分别合作的《芙蓉镇》和《春桃》中表现得尤为明显。《芙蓉镇》中,她饰演的胡玉音是个勤劳善良的女子,尽管曾被运动打倒,经历了许多屈辱与折磨,但她并没有屈服,而是在绝望中与姜文饰演的秦书田结为“黑鬼夫妻”,在禁忌生活中正视了自己的情欲。《春桃》中,她饰演的春桃则更为大胆,甚至玩起了“三人行”,妥善处理了自己、爱人刘向高和丈夫李茂三人之间的关系,生机勃勃地带着两个男人拓荒生存。

不仅如此,后来刘晓庆还一度化身“女皇专业户”,扮演了很多历史上的“大女主”——3次饰演武则天,4次饰演慈禧。同时,她也是最早在陆港合拍片中留下身影的女演员,与大导演李翰祥合作了“清宫三部曲”:《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和《一代妖后》。

银幕上的她疯狂地燃烧自己,银幕外的绯闻八卦,则让她愈发火热。刘晓庆前后有过四段婚姻,主演《芙蓉镇》时她与姜文因戏生情,开展了一段相差13岁的婚外姐弟恋。第二任丈夫陈国军曾在回忆录《我和刘晓庆:不得不说的故事》中,详细回忆了他们三人的“三角关系”。用金星的话说,刘晓庆就是“趟过男人河的女人”。

无论银幕内外,刘晓庆都从不克制她“女性的欲望”。她曾发表过无数“超前”“爱女”言论:“为什么要有婚姻呢,一个人不是挺好的吗,照样有所有婚姻的内容”;“中国女人放弃自己太早了,年过二十五不再谈青春,年过三十不再谈年轻,年过四十不再谈姿色”;“我绝不认为生孩子是你生命的延续,她是她的生命,我是我的生命”……

如此种种,都让刘晓庆的思想观念领先于时代,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异类”,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女性反叛先锋的极致追求。而放眼内娱,这份反叛的高姿态成为她能够在2024年被再度打捞的先决条件,成为独一份的标杆存在。

舆论场需要大女主,不是刘晓庆也会是别人?更令人钦佩的,是刘晓庆那股张扬又蓬勃的生命力。她具有一种永不妥协的劲头。2002年,她因涉嫌偷税漏税经历了422天的牢狱生活,并欠下了近2000万元债务。尽管一年后她被判定无罪释放,但她的事业就此跌入谷底,前途一片渺茫。

即便如此,她还是祭出了很多乐观的金句:“即使我被判有罪,让我去服刑、去劳动,如果是去摘棉花,我也会是摘得最多的那一个”;“哪怕就是一个铁屋子,我也要找一个缝飞出去”;“只要不死,除了生死,都是小事”……

乐观的心态助力了刘晓庆事业上的东山再起,令她直至今日,依旧活跃在舆论的中心。而这种乐观,也给她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比如她因热衷于扮演年轻角色不止一次被群嘲,获封“丫头教教主”。诚如网友调侃的那般,她有种“不顾他人死活的自信”。同时,她的“超绝生命力”也让人意识到,置身内娱,只要坚持不下牌桌,就总有逆风翻盘的一天。

以近期的“出轨事件”为例,前男友和狗仔的爆料行为带着“荡妇羞辱”的意味,企图用曝光隐私的方式让刘晓庆感到羞耻。结果刘晓庆非但没觉得羞耻,反而大方回应了此事,“你以为那些聊天记录和视频是什么铁证啊?每个人多少存在一些生活作风问题,我喜欢你,还不好吗?你喜欢我,说明我有魅力。你留着聊天记录是你的光荣,但你戳穿了就是你的耻辱。”这种坦荡的态度,使刘晓庆拥有了“拒绝荡妇羞辱”的新标签。

刘晓庆的舆论翻身,离不开她的“大女主”属性:可以输,但是不可以放弃;坚定地走自己的路,做自己生活的大女主。这无疑暗合了时下女性觉醒、大女主题材被热捧的女性风潮,继而让她成为2024年末最炙手可热的“大女主”标杆偶像。

舆论场永远热衷于对女性的形象进行审判与重塑。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坊间就会自发地树立起一个“大女主”的标杆形象。不少女明星也会主动贴近,做出令人称快的大女主言行,比如早前张雨绮在脱口秀节目暗示前男友的劈腿行为,引发轩然大波。

但成也大女主,败也大女主。很多时候,人们对女性的评判标准异常飘忽,稍有不慎,便会陷入反噬的漩涡。比如,贾玲导演的《热辣滚烫》年初上映成为票房大爆款,随着舆论的发酵,有人质疑她“过度炒作”“背刺观众”“贩卖身材焦虑”,也有人认同她“为大码女孩发声”“关照女性成长、女性追梦”,围绕在她身上的争论一直未能停止。

舆论场上的意见领袖总试图找寻心目中的完美“大女主”。一旦发现这些“大女主”存在微瑕、或做出了不符合被动人设的行为,便会群起而攻之。而刘晓庆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原因有三:

一是她年岁够高、资格够老、履历够硬,74岁已是奶奶辈,公众对她更加宽容;二是她从不讨好他人,也不试图为自己辩解,姿态独立自省,够“好看”;三是对她的群嘲已成常态,跳出固有认知、换个视角去审视她,反倒有惊喜涌现,且她的传奇经历犹如富矿一般越挖越有。如此种种,都助推了刘晓庆在当下的舆论潮流,使她成为历久弥新的大女主。

刘晓庆是一面娱乐方式变化的镜子,打捞她就是打捞那个时代当然,这也引发了新的问题:戴着显微镜审判时下明星,却对老牌明星宽容对待,这是否是一种双标?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刘晓庆的翻红更像是一种“时代的产物”。对于自己超前的精神状态,刘晓庆向来自知,“以前是我走在时代前面,现在是时代赶上了我”。而这种自知也让她具备了一种超越时代的符号属性——颠覆与反叛。她在很多方面,都打破了世俗意义上的女性固有认知。正因她足够领先,所以人们在肯定她的同时,不愿意用时下的标准去评价她、框定她。更何况,相较时下偷税漏税、补齐罚款即可逍遥法外的明星们来说,涉嫌相关罪名的刘晓庆,早已经历过更为严苛的惩罚——坐牢都咬牙扛过来了,那些不痛不痒的群嘲,对她又算得了什么?

此外,内娱造星与消费模式的转变,也造就了公众对时下明星与老牌明星的“双标”。无孔不入的社交网络与信息爆炸带来的包装,为明星赋予了商品化的人设属性,令时下明星与电视机时代的明星在生存方式上发生了质的变化。

网络时代,公众更容易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情绪,大家对明星的评价,也可以归结为一种宣泄行为。因为明星是公众人物,所以大家也都默认明星是可以被讨论和评价的。而明星也需要以此博得关注,增强自己的知名度与商业价值。至于讨论的话题到底“是红是黑”,或许只要不“翻车”,明星本人也都不以为意。

换言之,就是以刘晓庆代表的老一辈明星,其经典作品与形象都停留在上一个时代,他们不吃“流量饭”,只拿作品说话,只要他们实力过硬,认可度高,那公众对其言行举止的包容性就强。

作为上一代的艺人,刘晓庆的言行却能对当下形成刺激,这里面多少掺杂了人们对明星“真性情”的需求与渴望。这与那英今年因《歌手2024》翻红如出一辙。

和刘晓庆类似,那英也是内娱口碑最两极分化的明星之一。她的业务能力毋庸置疑,是当之无愧的“歌坛大姐大”。至于她的性格,则是众说纷纭,有人觉得她真性情、率直洒脱,有人觉得她情商低、暴脾气,甚至借“傻大姐”人设肆无忌惮地欺压别人。这种两极化的矛盾评价,在节目中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一方面满足了观众“渴活人久矣”的节目期盼;另一方面制造了话题、炒高了热度,以至于《歌手2024》刚开播时被网友调侃为“那英历险记”。

明星的“真性情”离不开宽松的大环境。当下,人们热衷于从各种怀旧作品中挖掘快人快语、逸闻八卦,其实就是在变相地感叹过去舆论场对艺人和娱乐圈的宽容。这与人们回忆20年前的电视剧有多好看、1994年是中国电影腾飞的年份的原因类似:

大众需要好的娱乐作品,也同样向往充满鲜活气息的娱乐圈舆论场。刘晓庆也好,那英也罢,她们都提醒着我们娱乐圈可以有“活人”,每个人也都可以做“活人”。

   0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中国疯传一则消息!越来越多渠道证实
2 武汉房价跌的离谱
3 韩国空难很可能指向一个可怕的结论
4 故意的?中共把俄军整崩溃了
5 外媒:习近平变脸,中国已成全球公敌
热门专题
1
川普
6
苗华被抓
11
中共两会
2
俄乌战争
7
美国大选
12
台湾大选
3
中美冷战
8
以哈战争
13
李克强
4
万维专栏
9
巴黎奥运
14
中国爆雷
5
叙利亚
10
三中全会
15
李尚福出事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