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疫情,打破了很多惯性,刷新了很多认知。普通人估计做梦也不会想到,香港的大牌明星,也有哭穷的时候。
最近,陈奕迅在直播中向粉丝袒露自己的现状:因为疫情,一年几乎都没工作,卡里也只剩下3000万,我现在心里真的很慌。
陈奕迅不忘苦中作乐,还向粉丝调侃自己说:我现在患有这个病叫“钱包肝硬化”,也有一些“急性发钱寒”,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患上这个病。
不用问,其实这两个病,大家都有。
有人就要吐槽陈奕迅:我存款3000块,你存款3000万,你还向我哭穷?
其实,陈奕迅哭穷,真不是无病呻吟。
我们无法具体探知陈奕迅的资产结构,但从媒体公开的一些信息,可以看出蛛丝马迹。
前几年,陈奕迅为了迎娶娇妻,买了价值3个亿的豪宅,每个月的月供,就高达70万元。
养豪车、养豪宅、养一家人,每个月雷打不动,陈奕迅起码要花掉100万元。
如果陈奕迅一直没有收入,卡里的3000万元,只够维持2年5个月的时间。
当然,有些理财专家会跳出来,说这3000万可以去做理财,获得一些资产的投资回报。
但是,若是源头没有活水来,理财只能延缓资金衰竭,而不能根治。
和大多数中产一样,陈奕迅最大的开支,就是房贷。
疫情发生之前,每个月70万的房贷,对陈奕迅来说,并不是太大的问题。
那个时候,陈奕迅可以在全国开演唱会,可以参加综艺节目,可以拍电影,可以接商演,每个月的收入都非常可观。
每个人都有同样的问题,就是拿着当下的收入,去衡量接下来几年的收入,甚至认为未来几年会赚更多,一切都会更加美好。
陈奕迅也不能免俗,他加杠杆买了豪宅,背上了沉重的负债。
然而,疫情的出现,打破了所有的惯性,现实没有按预先写好的剧本走。
潮水褪去的时候,裸泳的那些人,就露出了白皙的光腚。
明星如此,不少企业家也是如此。
前几年,国家信用宽松的时候,那些高杠杆的房地产商,如今都在艰难度日。
许家印的宇宙第一房企恒大已经暴雷,白衣骑士孙宏斌的融创还在自救,还有很多中小房地产商,都在苦苦挣扎。
他们都是在日子最好过的时候,信心满满地加上了杠杆。
如今,他们无一例外地,都在吃着自己以前种下的苦果。
明星和企业家如此,还有不计其数的中产阶级,也是如此。
最近看到一则消息,说是某互联网大厂的员工,月薪6万,即将进入破产的边缘。
为何收入如此之高的金领,会走到如此这般境地?
这哥们2015年在深圳龙岗买了一套房子,2017年卖掉之后,赚了200万元。
然后凑了500万首付,在南山科技园的华润城,买了一套1600多万的豪宅。
2020年房价上涨一波,他华润城的房子价格几乎翻了一倍。
这让他信心倍增,于是,又通过各种借贷,在深圳西丽又买了一套价值1000万的房子。
彼时,他家庭月收入达到了6万元,但两套房产的月供,已经高达10万元。
他想豪赌一番,赌新买的房子在短期内再来一个翻倍,到时候卖掉,就可以将两套房的贷款全部还清,实现财富自由。
然而,天不遂人意。
2021年,国家严控房价,房住不炒的大政策下,深圳的房价没有出现上涨。
如果手头上还有现金,或许他还能熬上一段时间。
然而,灾难性的事情发生了。
2022年,公司优化人员结构,他发现自己名字赫然在列。
如果收入瞬间断了,他就有可能走上破产之路。
或许他可以把南山华润城的豪宅卖掉,以此自救,但现在深圳二手房市场成交冷淡,难以脱手。
想要快速卖掉,必须要大幅度降价,这会吃掉之前房价上涨带来的大部分利润。
如果短时间内卖不掉,且又没有收入,长时间还不上月供,房产就有可能被低价拍卖,前几年积累的财富,灰飞烟灭。
这名大厂的员工,正是基于两个惯性,把自己作死:一是自己的工作收入还会上涨;二是深圳的房价还会上涨。
殊不知,疫情的黑天鹅,会让他失去工作;国家政策的调整,会让房产交易迅速进入冰点。
综合起来看,无论是明星、企业家,还是普通的打工人,都会在境遇好的时候,变得更加乐观和激进,从而套上巨额负债的枷锁。
这是因为,中国经济突飞猛进的20年,几乎让我们所有人都丧失了危机意识。
这20年,我们见证了经济一直高速增长,我们见证了房价一直上涨,我们见证了收入一直上涨,我们也见证了互联网行业爆发式增长。
然而,疫情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让我们所有人都大跌眼镜。
以前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已经变得面目全非。
我们一直认为,增长最快,收入最高,待遇最好的互联网行业,也慢慢变得暗淡无光了。
在一个社交平台,一位互联网大厂的员工写道:隔壁组的一位今天被沟通,在工位上一直哭,自从居家办公结束后,发现身边的同事越来越少。下午还听说坐在前面几排的今天也开始陆续沟通了。感觉周围的气氛压抑得不行。
这就是曾经让人艳羡的互联网行业,最真实的现状。被优化的人另谋出路,留下来的人收入会向传统行业靠齐,年终奖、办公室福利,也会慢慢减少。
这意味着,一个时代已经终结。作为普通人,在黑天鹅频出的时代,更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
你应该做好两三年内,随时失业的准备。
如果真不幸失业 ,你有没有能力找到第二份工作?如果断了收入,你的现金储备能支持多久?假如失去了收入来源,你的资产能否覆盖你的负债?
这些问题,才是目前我们每一个人,要深度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