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第四季上演大结局 搬出中美关系救场
《24小时》(也译作《反恐24小时》)第四季终于在本周一(23日)在美国播毕,无所不能的CTU特工杰克-鲍尔(Jack Bauer)在大结局结尾为了躲避政府高官企图灭口的追杀,在好友托尼、蜜雪尔以及寇伊的帮助下,制造了躲避追捕时“被击毙”的假象,隐姓埋名后再度远离了昔日枪林弹雨中的工作岗位,而埋下的这一伏笔同时也为福克斯电视台将在明年1月推出第五季剧集制造了最理想的开场背景。
回顾整套剧集,如“911惨剧”一样,阿拉伯裔的恐怖分子在荧屏上成为了令美国政府头疼不已的反恐行动打击对象,这次他们在精明老练的头目哈比-马万异常缜密的精心策划下,对美国政府发动了持续大规模的恐怖袭击。
从早上8时发生的火车撞车事故起,一起旨在利用核弹对美国制造核爆危机的连环阴谋就这样的洛杉矶周边地区展开,而紧接着火车撞车事故,许多因果关系环环相扣的恐怖袭击也在随后的23个小时中接连展开。“巧合”的是,已经在第三季脱离CTU,目前是美国政府国防部长詹姆斯-海勒特别事务助理的杰克-鲍尔当日正随行在洛杉矶处理工作事务,结果赶上了海勒部长及其女儿奥德丽-瑞恩斯被恐怖分子绑架的恶性袭击事件,而杰克-鲍尔也就此回到了CTU洛杉矶分区总部,以临时身份重新成为外勤特工开始调查此事,并就此顺藤摸瓜查出了许多出人意料的惊天阴谋。显然,接下来的23个小时,杰克-鲍尔像此前的3季24小时一样,继续向电视观众展现其无所不能的反恐行动执行能力。
不过对于中国观众来说,能够欣赏到一部制作精良的优秀电视剧固然令人高兴,不过《24小时》在这一季中有对中国人以及中国政府的描写则不那么令人开心,基本上依旧保持着美国电视电影作品中制作时的老路子:极尽美化、英雄化本国政府以及片中主人公之能事,对他国尤其是社会制度形态相异的中国政府及中国人继续采取片面化以及毫无道理的编撰。
比如,剧集中提到根据CTU的情报,一名中国籍的核武器专家与阿拉伯恐怖分子偷窃的核弹有密切关系,于是杰克-鲍尔以“美国人民的国家利益”为重,竟然在没有得到总统授权的情况下,武力入侵中国驻洛杉矶总领馆,强行将“躲入”领馆的该核武器专家带走审问,过程中导致总领馆内发生枪战致使总领事被领馆驻扎的警卫“误杀”,于是乎引发了中美两国之间在此问题上的外交冲突。而杰克-鲍尔也终因此事件受到牵连,原本将被移交给中国总领馆后押回中国国内接受调查,后因美政府高官认为一旦鲍尔在逼供之下招出太多重要军事机密从而导致国家威信陷入尴尬境地,因此派出国家秘密特工企图在羁押途中实施暗杀,随后就发生了以上所介绍过的大结局令人绝倒的一幕。
有关剧中这一极具炒作噱头的中美外交冲突场景,很多国内朋友在看过之后都愤怒的提出了许多质疑:首先,即使该名中国籍核武器专家真的与阿拉伯恐怖分子有密切关系,那么在他被杰克-鲍尔使用武力从中国总领馆强行带走之后,审问过程中竟然需要一名华裔翻译在旁协助,难道他的文化水平竟然还达不到能够用英文流利交流的地步吗?其次,片中扮演中国专家、中国总领馆工作人员包括总领事在内的演职人员的普通话水平的确令人不敢恭维,或许是编剧是老美完全不懂中文的原因,因此加入的中文对白在汉语语法上有许多令人难以忍受的错误,比如CTU华裔翻译在向核武器专家解释杰克-鲍尔给其注射的药物时,竟然令人绝倒的说道,“这可以停止你的痛。”此外,包括总领事和代理总领事在说普通话时怪腔怪调的语音那就更不胜枚举了。再次,总领馆内的警卫竟然能够在枪战中“误杀”总领事,加上这些所谓的警卫在混乱中所表现出的低能的应急反恐本领,看过之后的确让人感觉非常不爽。
不过不管《24小时》中如何为了提高收视大肆炒作中美微妙的政治关系,但本剧仍不失为制作水准相当高的可观赏之作,紧凑的剧情从第一集开始就将重重悬念遍布在每一分钟的情节中,每当开始认为恐怖分子发动袭击的目的已经达到之后,却发现他们真正的造成巨大破坏恶劣后果的意图其实才由于上一个环节的完成而刚刚进入实施阶段,由此将观众带入了更加紧张又富有悬念的剧情情景中。只是对于无论如何都不会“以身殉职”的杰克-鲍尔来说,那些与他一同共事却不停的轻易被恐怖分子枪杀的同事们所享受的待遇实在是太不公平了,而美国人眼中完美的“个人英雄主义”也在《24小时》成功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此前《24小时》的编剧曾坦言剧情编到最后自己愈加觉得无法自圆其说,而相继在经历了“暗杀总统候选人”、“核弹危机”再到这一季所面临的“任何恐怖袭击手段”都搬弄出来之后,恐怕到了明年的第五季,今年被埋下了伏笔与隐患的中美外交冲突将极有可能登场成为剧情的主旋律,届时恐怕又会有许多恶搞的情景出现了。
0
全部评论 |
|
|
实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