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星光灿烂 > 正文  

张雪峰早就预料会“塌方” 已为自己留了后路

www.creaders.net | 2025-10-01 18:58:02  嘉嘉追剧酱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要么不红了,要么就没有了。”

这句看起来像是在讲别人的话,其实是张雪峰说的自己。

9月24日,张雪峰的抖音账号突然“被禁止关注”,接着是小红书、微博、B站接连“沦陷”。四大平台齐封杀,6000多万粉丝顷刻归零。

但最离谱的,不是这件事的本身,而是——张雪峰早就为这一刻,准备好了。

问题来了:

他怎么会这么“先知先觉”?

一个靠“嘴”吃饭的人,最后却是被“嘴”吃掉。

这不是荒谬,这是命中注定。

而张雪峰,从来不是个不懂命运的人。

有人说,张雪峰是个“时代误会”。

他没赶上知识付费的第一波,也没靠考研班发家致富,却偏偏在“短视频时代”靠一嘴“风趣”红了个彻底。

东北口音,嘴碎毒舌,张口来段子,张嘴能骂醒家长。

9年前那段《七分钟解读34所985高校》的视频,一炮而红。

“你不努力学习,将来就只能上兰州交通大学。”

“你不考研,就只能在家乡娶个别人不要的媳妇。”

人们一边笑,一边点头如捣蒜。因为他说的是“社会的真话”,不加修饰,甚至有些“毒辣”。

而这种“毒”,恰好是家长最需要的焦虑燃料。

一时间,“张雪峰”三个字变成了“志愿填报”的天花板。他不是老师,是天降导师。

填志愿找他,孩子能上清华。

没找他,直接被亲戚笑话三年。

他自己也知道:

“我就是个讲笑话的。”

但问题是,他从“讲段子”开始,最后却走到了“讲价值观”,再滑到了“讲社会”。而这一路滑下去,代价极其沉重。

张雪峰最早翻车的,是那句“新闻学别学了,太不值钱”。

时间是2023年。

当时他在直播间语出惊人,语气轻飘:“文科专业基本都属于服务业,说白了就是‘舔’。”

这话一出口,整个文科圈都炸了。

人大教授直接开喷,人民日报发文点名,微博一夜之间成了大型声讨现场。

而张雪峰那边呢?

先是“道歉”,后又继续说,“我是话糙理不糙。”

然后继续讲,“我不是为了赚钱,我是为了帮家长避坑。”

但现实是,他一边贬低文科,一边自己做着最典型的“文科产业”:做视频、出书、演讲、上综艺。

这就好比一个厨子说:做饭没前途,但你们还是得吃我做的饭。

谁不膈应?

但即便这样,他的粉丝依然不少。

毕竟,在这个信息高度不对称的时代,张雪峰给的,不是“知识”,而是“信息感的掌控”。

他能把考研、填志愿这些晦涩枯燥的东西,说得像单口相声,还夹杂点冷嘲热讽,看起来像是在帮你省几十万的咨询费。

但当这个“角色”太火,就不再允许“只说段子”了。

大家开始要求他“承担责任”——

你说的话要准确,你讲的观点要三观正,你不能带坏孩子。

可张雪峰不改,甚至越来越“卷”。

他把教育,变成了一个生意。

最典型的,是那套被骂上天的“高考押题卷”。

标价168元,包装成“内部预测”,宣传图里写着“绝密”“命中率高”“提前编制”……

结果语文阅读理解错别字,数学题重复、地理题逻辑混乱。被家长投诉,客服还拒不退货。

“你让我信教育,结果你卖我垃圾。”

有人在评论区这样写。

而张雪峰呢?又是直播,又是含泪,又是“悲情人设”。

“我不为挣钱!动了太多人的蛋糕!”

可哪怕你不为挣钱,你也不能卖一堆废纸让学生背上心理负担。

那一刻,很多人第一次意识到:

张雪峰,已经不是“那个能打破信息壁垒的平民导师”了,他变了。他开始“贩卖焦虑”,开始把“家长的恐惧”变成产品。

就像网友说的:

“张雪峰不是站在我们这边的,他只是卖得像。”

如果说之前的翻车是“边界模糊”,那最后压垮他的,是一次“道德豪赌”。

9月3日,他在公司组织员工看完九三阅兵后,激情发言:

“如果祖国统一战争打响,我个人捐5000万,公司捐1亿。”

“这笔钱永远备在账上,随时拿得出来。”

一时间,全网高呼“峰哥爷们”“这才是真正的爱国企业家”。

但冷静下来的人,很快就提出质疑:

捐款为什么一定要挂钩战争?这是不是在“道德炒作”?

账上一直备着这笔钱,查账了吗?公布了吗?

而最要命的是——

张雪峰自己回应时说:“怕就不会说,说了就一定会做!”

你看,原本可以悄悄收场的事,他偏要再点一把火。

结果三周后,账号全封。

你可以说平台有平台的规则,张雪峰踩了。

也可以说他“被整治”是因为正值“清朗专项”高压期。

但也有人说得更直接:

你玩舆论,玩过了。

你踩了红线,还想用热血把自己洗干净,那就是你太天真了。

但说实话,这事从一开始,就不是意外。

张雪峰自己,早在几年前就说过:

“我们这种靠热度活着的人,要么不红了,要么就没有了。”

你听这句话,是不是有点后悔、悲观,甚至是“自认命运难逃”。

但实际上,这句话后头藏着的是——“我早有准备”。

他自己曾在直播中说,公司账上备着全体员工半年工资,哪怕一夜之间公司倒了,也不欠员工一分钱。

这个男人,一边口无遮拦得罪人,一边冷静地给自己挖好了防空洞。

这就不叫冲动,这叫兵法。

你可以说他嘴臭,说他翻车,说他爱炒作。

但你也不能否认,他曾帮过不少人。

很多小地方的家长第一次知道专业排名,第一次弄懂志愿填报流程,第一次感受到“教育可以透明”。

2024年,他向郑州大学捐款300万元,签下六年协议,每年50万,资助100名贫困新生。

一个人如果真的是彻头彻尾的“骗子”,是不屑于做这种事的。

但问题是,张雪峰既想当“反叛导师”,又想做“企业家网红”,还想说真话、讲段子、做产品、卖情怀……

到最后,哪个都没做好。

人设太多,注定崩塌。

“张雪峰完了”这句话,有人早说了,也有人现在才说。

可真正值得思考的是:

为什么张雪峰一定会完?

是因为他说错话?

是因为营销过火?

是因为舆论收紧?

还是因为,公众对“教育英雄”的期待,压根就承载不起商业逻辑?

大家想要一个“平民导师”,却又不允许他赚钱。

想让他“说真话”,又不能“说错话”。

想让他“正能量”,又要“有个性”。

你看——这才是最吊诡的。

网红的命运,不是毁于敌人,而是毁在观众的期待里。

而张雪峰的“悲剧”,也正是所有内容人的预演:

你永远红不了一辈子,除非你提前准备好“掉下来的那天”。

张雪峰准备好了,你呢?

   0


热门专题
1
美伊冲突
6
俄乌战争
11
大S
2
以伊战争
7
万维专栏
12
洛杉矶大火
3
四中全会
8
何卫东
13
叙利亚
4
中美冷战
9
AI
14
苗华被抓
5
川普
10
中共两会
15
美国大选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