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星光灿烂 > 正文  

“中国为何偏爱战争?”韩剧台词激怒中国网友

www.creaders.net | 2025-09-24 16:40:43  BBC中文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全智贤凭藉2001年的浪漫喜剧《我的野蛮女友》一举成名,该片席卷亚洲

在谍报爱情剧《暴风雨》(Tempest)中,韩国巨星全智贤饰演一位试图揭开致命暗杀真相的外交官。

“中国为何偏爱战争?核弹可能落在边境附近,”她在这部“迪士尼+”新剧的一集中说道。

这个虚构的场景在过去一个周末引发了现实中的风波——许多中国社交媒体用户认为这是在恶意地将中国描绘成好战国家。许多人现在呼吁各大品牌与这位韩国女演员割席。

这场骚动也再次引发了关于中国非正式禁令的争论,也就是“限韩令”,截至今年,该禁令已实施近十年。

虽然中国从未承认禁播韩剧或者韩国娱乐产品,但自2016年以来,韩剧内容的骤然减少被广泛认为是对韩国2016年部署美国萨德反导系统的抗议——中国认为该系统对其在该地区军事行动构成威胁。

近几个月来,情况似乎有所缓和,因为一些韩国艺人开始有机会在中国举办个人演唱会。但《暴风雨》引发的争议再次掀起对禁韩令的支持浪潮。

“请把韩剧禁播进行到底,谢谢!”一则微博评论获得了1万个赞。

虽然大部分愤怒都集中在全智贤针对中国的台词上,但社交媒体用户也从剧中找出了其他他们认为具有冒犯性的例子。

例如,剧中原本描绘中国大连的场景中出现了一片破败的建筑群,网友考究称这些建筑是在香港拍摄的,有人认为这给中国带来了负面影响。

在另一个场景中,一群人坐在红地毯上的一张桌子旁,地毯上点缀着黄色的星星,社交媒体用户称这很像中国国旗。

当全智贤又一次朗诵一首中国古诗时,观众批评她口音怪异。

这一切在微博上引发了一场针对全智贤的联合行动,用户们正在向各大品牌施压,要求他们惩罚全智贤。

据眼尖的微博用户透露,美国护肤品牌“海蓝之谜”(La Mer)、法国奢侈品牌“路易威登” (Louis Vuitton)和瑞士钟表制造商“伯爵”(Piaget)均已将全智贤从其社交媒体帐号上移除。

路易威登官方微博帐号下的一条微博评论写道:“除了撤下全智贤的广告,还要迅速在全球范围内终止与她的合约。否则我们将永远抵制路易威登。”

全智贤的经纪公司周二向当地新闻媒体MBC表示,全智贤的品牌宣传活动与《暴风雨》“无关”,合作在该剧上映前就已结束。

众所周知,当中国消费者认为影片侮辱了中国民族自豪感时,他们会利用自身强大的消费能力来施压。

从瑞典时尚巨头H&M到日本服饰连锁店优衣库,以及最近因一则涉嫌种族歧视的广告而遭抵制的斯沃琪(Swatch),许多品牌都成为了此类抵制活动的目标。

有些人为全智贤辩护,称这句颇具争议的台词并非由她创作。

“全智贤只是个演员。她不可能在拍电影之前就了解一个国家的历史、人民的情感以及国家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一位微博用户写道,并将此事归咎于剧组和编剧的“无知”。

但这种情绪被激烈的反对声浪淹没了。 “即使是洗衣机,也比不上你这么会洗地,”一则评论写道。

“她不是个小演员。她有剧本选择权,她可以读剧本!谁能强迫一个当红明星这样做?”另一位网友写道。

全智贤以2001年的浪漫喜剧《我的野蛮女友》一举成名,这部剧席卷了亚洲,并确立了她21世纪初韩剧女王的地位。此后,从2013年的奇幻爱情剧《来自星星的你》到2021年的Netflix惊悚片《王国》,她凭藉自己的角色获得了持久的成功。

但与许多其他韩国明星一样,自2016年禁令颁布以来,她就一直默默地淡出中国娱乐圈。

“限韩令”回暖?

今年早些时候,随着双边关系似乎有所回暖,人们对禁令的解除抱持乐观态度。

今年3月,韩国外交部表示,两国外长同意致力于恢复文化交流。隔月,韩国嘻哈乐团Homies成为近十年来首个在中国大陆演出的全韩国组合。

但很难说韩国流行音乐和韩剧最终会有多少机会重返这个曾经最大的市场。

5月,韩国流行音乐男子团体Epex原定在福州演出,原本将成为韩国流行音乐在中国的一场里程碑式的演唱会。但他们的演出在演出前几周就被取消了,经纪公司以“当地情况”为由取消了演出。

上周,当被问及海南省另一场原定由多支韩国流行音乐团体参加的演唱会延期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表示,中方并不反对与韩国进行“有益的文化交流”。

过去十年,中国已证明自己是一个强大的流行文化强国,能够利用本土媒体为13亿人口提供娱乐。而对许多中国观众来说,围绕《暴风雨》的持续争议又给了他们一个远离韩国内容的理由。

一位微博用户写道:“都2025年了,你还在看韩剧,真是俗气!”

有些人为全智贤辩护,认为她没有自己撰写过这句有争议的台词

中国社交媒体与“养蛊”

自“限韩令”以来,中国网民逐渐发现对韩国表达友好态度的内容并不能获得平台推流,亲近日本、美国的影片、文字都有一定程度的权重降低——这和中国的外交倾向不谋而合,一些人认为这是官方“纵容默许”的态度,也就是中国官方态度的直观体现。

在中国互联网上,这样不动声色的推流机制会极大程度影响用户对另一个国家形象、文化、历史的态度, 这样的官方行为在中国被一些网友称为“养蛊”。

和对亲韩内容的打压相比,尽管中国网民一直都热衷于制作和创作与朝鲜、俄罗斯相关的表情包和影片、玩笑,但关于这些素来和中国有友好往来关系国家的负面内容,社交媒体平台往往会降低爆光率,同时用算法机制鼓励更多展现这些国家友好正面形象的内容。

自“限韩令”以来近9年时间里,中国网民已经训练有素、且逐渐接受了“韩国相关内容较为敏感”这个算法设定,并直接体现在和韩国相关的负面新闻被报道后,评论区几乎只有一边倒的声音——全智贤事件也难逃此定律,哪怕只是一句电视剧里的台词。

和“限韩令”并道齐驱的是中国对于国家主义的进一步强化教育,“民族自信”通过多种形式渗透到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外交部的强硬官方发言被抖音等平台推送为“最强天团”,吴京的战狼形象获得大量推流,“辱华”的标准亦在此环境下不断下滑。

   0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联大发言当天,川普一段惊人之言必名垂青史
2 蔡奇封杀密令曝光
3 太吓人!这件事北京瞒不住了
4 全球首航,中国大冒险
5 颠覆性强,习近平最新内部讲话流出
热门专题
1
美伊冲突
6
俄乌战争
11
大S
2
以伊战争
7
万维专栏
12
洛杉矶大火
3
四中全会
8
何卫东
13
叙利亚
4
中美冷战
9
AI
14
苗华被抓
5
川普
10
中共两会
15
美国大选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