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星光灿烂 > 正文  

全球最卖座电影《哪吒2》为何在美国遭遇惨败

www.creaders.net | 2025-09-01 17:26:31  邸钞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让中国电影观众欣喜的史诗故事叙述手法,往往会让国外的评论家感到不满。

杰夫·杨 (Jeff Yang) 是《黄金银幕:成就亚裔美国人的电影》一书的作者。

在本周末的亚洲怪物猎人电影大战中,胜利者无疑是Netflix的坚实“黄金”巨无霸《KPop 恶魔猎人》,其卡拉OK活动在影院排行榜上大获全胜,在北美1.700家影院收获了1.800万美元的票房。

从票房数据来看,它击败了强劲对手:中国动画动作喜剧奇幻片《哪吒2》。这部影片是今年全球票房最高的电影,也是史上票房最高的动画长片,也是中国历史上票房最高的电影。到英语配音版上映时,该片已斩获超过20亿美元的票房,是其全球最接近的竞争对手《星际宝贝》票房的两倍。

但当该片本周末在美国上映时,却遭遇了惨败。

据估计,《哪吒之魔童降世》在 2.228 家影院仅收获 150 万美元票房,成为 2025 年首映票房表现最差的电影。2 月份发行的限量版字幕版则获得了较为可观的 2.100 万美元票房,这使得发行商 A24 押注由奥斯卡奖得主杨紫琼主演的高端版本将有助于该片获得主流票房认可。

尽管以韩国为背景的《鬼猎人》占据了主导地位,但令人失望的回报也并不令人意外。这是长期以来文化沟通不畅的一部分,导致中国大片无法在海外发行。而西方影评人对这些电影抱怨最多的,往往正是它们所基于的中国原著的核心内容。

《哪吒2》是一部独特的电影,其动画达到甚至超越了梦工厂和迪士尼等美国电影公司设定的标准。对于本土观众来说,这部电影以地道的中国史诗风格讲述了一位文化上真实的超级英雄的故事——一位名叫哪吒的少年与恶魔搏斗,与一条名为敖丙的龙灵共享一个身体。

这些批评并非西方观众对《哪吒2》反应如此之多的原因,他们从困惑、不安到彻底恼火。相反,影评人之所以对这部电影敬而远之,是因为它“令人费解”的故事情节和“怪诞”的基调。

《波士顿环球报》的奥迪·亨德森(Odie Henderson)走进放映室,兴奋地欣赏着影片的动画风格,结果“145分钟后,他感到困惑不已,头痛欲裂,几十年来从未有过如此严重的头痛”,因为他努力跟上影片中大量的角色和层层叠叠的支线情节。《华盛顿邮报》的克里斯·基尔梅克(Chris Kilmek)写道,他“从开场就感到困惑”,并称这部电影“视觉效果令人震撼,但叙事却晦涩难懂”。

另一些人则抨击了影片情绪的剧烈波动:《哪吒2》的剧情转换毫无预兆地从激烈的动作场面到高度煽情的剧情,再到肉体恐怖,最后变成了,嗯,屎尿屁的幽默。正如《每日电讯报》首席影评人罗比·科林在他的一星影评中所说:“它的情节源自一部明代奇幻小说,这本小说的设定显然与英国的亚瑟王传奇故事大体相当。我不敢说我??看懂了这部电影,但我很想听听学者们的意见,看看原文中是否也出现了同样多的情节:一头猪对着盲人放屁(两次)、配角不自觉地喝了哪吒的尿(三次),或者哪吒在土拨鼠汤里呕吐后痛打一群土拨鼠(一次,不过说实话一次就够了)。”

事实上,《哪吒2》的神话根源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中国和西方叙事方式的差异——甚至包括关于屎的笑话。

在中国文化中,史诗奇幻传奇已流传了几个世纪,其作用类似于希腊神话在西方古典传统中的作用——激发了文学、舞台和电影中无数次的复述和重新诠释。

事实上,它们为过去十年中国最卖座的三部电影提供了素材:《西游记》是2015年《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的原型,后者曾是中国有史以来最成功的动画片;《山海经》 启发了《捉妖记》,后者当时是中国历史上票房最高的电影;而一部名为《封神榜》的巨著介绍了《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人物。

这三部影片在国内取得的成功均未能转化为国际票房。《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在中国票房收入1.53亿美元,但全球票房仅为24.2万美元。《捉妖记》在中国票房收入3.82亿美元,全球其他地区票房收入450万美元。《哪吒之魔童降世》似乎也注定会遭遇类似的票房下滑。

这不是电影制作人的错。同样的选择让熟悉改编文本的中国观众感到高兴,却往往让不熟悉改编文本的西方观众望而却步。

庞大的演员阵容,关键人物在故事中途突然登场,其他角色也突然死亡或消失?没错。情节错综复杂,需要用电子表格来追踪,反派和英雄不断互相背叛,像兄弟一样拥抱,然后再次互相背叛?没错。神灵和恶魔在善恶之间迅速转换阵营,以至于“神”和“魔”这两个词都失去了意义?没错,没错,没错。

没错,这些史诗常常以闹剧式的喜剧和幼稚的厕所幽默为基调,并配以对道德本质和人类目的的高尚思考。(一个典型的例子:为了表达对佛陀的恶意反抗,孙悟空在宇宙边缘的一根柱子上撒尿,后来才发现这根“柱子”其实是佛陀的一根手指。)

但最大的区别在于,人们对一个有开头、中间和结尾的完整故事有着根本的期待。西方故事根植于英雄的旅程模式,主人公凭空而来,凭借运气或天赋成就伟业,战胜邪恶,最终获得王国、真爱或从此幸福美满的回报。它们往往是线性的、目标明确的,注重发展。

与此同时,中国史诗奇幻小说并非真正关注个人。它们聚焦于失去和谐的集体——有时是因为错误的选择,有时是因为外部威胁,有时仅仅是因为时间的流逝和宇宙周期的更替——它们必须经历一系列看似永无止境的转变和适应才能达到新的平衡。这并不意味着没有英雄。而是意味着通常不存在单一的英雄,或者单一的正确——以及“好的”——观点。

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们反映了中国本身——一个拥有十多亿人口、绵延数千年历史的国家。美国人习惯于将自己的历史视为不断攀升、走向伟大的过程(偶尔会中断,因此有必要“回归”这条伟大的道路)。而中国人的文化则更倾向于认为一切都是暂时的,好坏是相对的(而且好坏经常互换),人类不应该追求“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而应该满足于“暂时的和平”。

这是一种广角、长远、模糊而复杂的现实观。正因如此,它让习惯于快速随需应变、目标明确、标签简单的美国人感到不耐烦和不适,即使是根据中国史诗奇幻电影改编的超级成功电影,也难以在西方市场获得丰厚的利润。

需要明确的是:并非无法创作出西方观众喜爱的中国故事版本。《韩流猎魔人》拥有更经典的英雄之旅,是一个绝佳的例子,它展现了根植于亚洲神话的故事如何既保留了文化的原汁原味,又能为全球观众所接受。

但如今,中国的电影人仅凭本国电影观众就能赚取数十亿美元,为什么他们还要关心迎合西方人的口味呢?

   0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胡春华接班,浮出水面
2 普京接受新华社专访 内容令中共难堪
3 女主播“无罩激凸”直播画面疯传 网友炸锅
4 突发!深夜地震,至少622人遇难 1500人受伤
5 刚刚,微信宣布重要公告
热门专题
1
美伊冲突
6
俄乌战争
11
大S
2
以伊战争
7
万维专栏
12
洛杉矶大火
3
四中全会
8
何卫东
13
叙利亚
4
中美冷战
9
AI
14
苗华被抓
5
川普
10
中共两会
15
美国大选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