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看完67岁王朔时隔18年的视频采访,终于理解史航当初对他的评价。
在当年,无论是评论家、作家、大学中文系教授都集体骂王朔是“痞子”,可随着时间的发展,那些高高在上的点评者们,都在忙着开各种无聊的会议刷存在感,只有王朔在思考人生,替自己的同胞一代又一代的思考人生。
如今,这么多年过去了,史航的话依旧奏效。
不再是指着记者爆粗口,也不是要去报社堵人干架,而是笑容满面跟记者有说有笑谈论着现状。
老炮不火爆了,剩下的全是和蔼慈祥,也是这份前后的反差,正应了他对人生的思考。
在整个谈话中,最欣赏他对生死的态度。
起初,记者们很避讳,不敢在他面前谈论这个话题,但王朔看得很开。
他一边笑呵呵,一边讲述自己已被病痛缠身,极有可能以中风的方式离开人世。
死没事,如果能像自己养的两只猫那样利利落落的死去也值了,总比腆着脸苟活下去要体面。
说到这,他还不忘自嘲闺女王咪不让他死屋里,要死就死在院子里,要不然房子不好卖。
说罢,哈哈笑了几声。
有人说,王朔的笑是看透了人生。
也有人说,他的笑掺着凄凉。
前者,是对王朔一直以来“众生皆苦”论的认可。
后者,则是对他过往风流成性的唱衰,在普通大众的观念中抛弃子女不顾家庭的情种,就该是暮年凄凉的。
但看完他的整个采访,我更偏向于前者。
王朔年轻时为了年轻貌美的徐静蕾,抛弃曾苦苦追求到手的原配妻子,被年幼的女儿记恨,被妻子痛恨,原本幸福的家庭支离破碎后他也净身出户沉沦在美人怀中。
为博美人一笑,拍电影搞投资捧出了一线大腕,结果换来美人的一一离开,人到中年没有承欢膝下,身边没人照应,他才意识到家庭的重要性。
他后悔懊恼,抱着写遗嘱的心态写下《致女儿书》,诉说对女儿的爱与亏欠,正如他在《过把瘾就死》中写的那样“有些跟头,非得自己摔过才知道疼”。
不值得同情,却拦不住血浓于水,五六岁跟着妈妈远走国外的王咪,还是选择原谅爸爸,并靠自己努力考上国外名校成为爸爸的骄傲。
王朔暮年,女儿不是远离而是能跟他说出:别死屋里。
这看似刻薄的话语,藏着的是王朔的黑色幽默,更是对女儿没有对他不闻不问地炫耀。
所以,比起“凄凉”,更愿意相信他是悟了。
正如他所说,年轻时喜欢阴天与小雨,无法理解那些靠墙根的老人,年过六十后突然觉得人是该晒晒太阳了。
他说,人生的归宿就是墙角。
何止是墙角,最终是墙上。
这是他年过六十的感悟,如果跟年轻时的自己说这些,他听不懂也不想听。
正如看着满脸沧桑淡去高傲的他,以和蔼的态度讲述生死话题与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时,我们还在为曾经意气风发的“文坛刺头”感到惋惜,并感慨“廉颇老矣”。
殊不知,年过六十的王朔早已是next level了。
从小时候原生家庭带来的伤痕,到青年时的愤怒,中年时的自我,再到如今的和解,他逐渐用豁达、平静、淡然取代了犀利与偏激,但不变的是他对生命厚度的追求,以及如何有尊严的老去。
看完整个采访会有种感受,王朔好像是在提前为曾经的读者体验了衰老,再用自己的态度呈现出来告诉所有人,未来心态会有变化,但衰老与死亡一点也不可怕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扮演重要角色 习公主“出山” |
2 | 小胡现身破传言 王沪宁赴疆目的曝光 |
3 | 前春晚名嘴赴瑞士安乐死 儿子7年后泪洒镜 |
4 | 全军上下 习主席的话没人听了 |
5 | 滚烫的开水千万别倒下水道 小心后悔都来不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他才是中南海变天关键一子 |
2 | 趁习不在 公安部人事突变 |
3 | 王毅如“过街老鼠” 党媒装疯卖傻 |
4 | 扮演重要角色 习公主“出山” |
5 | 中国人“生死轮回”的说法 很可能被证实是 |
6 | “看到中国正在如此之快地赶上来令人震惊” |
7 | 小胡现身破传言 王沪宁赴疆目的曝光 |
8 | 张又侠“枪指挥党” 政治局势力版图大变 |
9 | 印航坠机241死 调查出现重大进展 |
10 | 小鲜肉被大38岁女星包养13年 成中国富豪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