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播综艺《非来不可》中的一个问题:什么是断舍离?
孟非、李雪琴、大张伟谈了很多“扔东西”的故事。
刘震云听完后,说了段话发人深省:
“你们怎么把断舍离只理解成扔东西呢?断,说的是和自己的关系,要断自己的烦恼;舍,是扔东西,说的是人和物的关系;离,是离开那些你觉得不是朋友的人,这是跟他人之间的关系。”
听完,众人陷入沉默。
断舍离,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词。
可我们距离真正的断舍离,又挺远的。
断:人生90%的烦恼,都是自找的
俞敏洪写过一篇文章:《一瓶黄河水》。
某年,他去黄河旅行。
因为心里装了不少工作上的烦心事,望着浑浊汹涌的黄河,他一时没了游玩的心情,竟想起了洪水和灾难。
原本是出来散心的,现在变成了闹心。
郁闷之中,他灌了一瓶子黄河水,坐在路边发起呆来。
等他醒过神来,忽然发现瓶子里3/4变得非常清澈,剩下1/4是沉淀下来的泥沙。
他慢慢把瓶子举起来,透过瓶子,看到了天,看到了地,看到了生命中幸福与痛苦的界限。
那一刻,他恍然大悟:
假如把这瓶水的清水部分比喻成幸福和快乐,把浑浊的泥沙比喻成痛苦和烦恼,摇晃一下,生命中整个充满的是浑浊,也就是痛苦和烦恼。
但是当你把心静下来以后,不管烦恼能不能消失,都只让它占有我们心里的一小片空间,那大部分的空间就会被幸福充实。
其实,这就是经典的“费斯汀格法则”:
生活中的10%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而另外的90%则是由你对这些事情的反应所决定。
人生在世,有谁能活得无忧无虑?
每个人都会有心烦意乱的时候,真正聪明的人都懂得该放的放,该忘的忘。
在知乎上看到一个小故事。
一位作家去外地出差,上了一辆出租车。
他刚坐稳,司机就递给他一张精美的卡片,上面写着:
“在友好的氛围中,将我的客人最快捷、最安全、最省钱地送达目的地。”
就在他不明所以的时候,司机又开口向他介绍,车上可以提供免费饮品:
不仅有瓶装的矿泉水和果汁,保温杯里还装有咖啡。
作家惊喜莫名,他经常旅行,却从没见过这样的出租车司机,于是开口问道:
“我坐别的出租车,司机都是抱怨堵车,抱怨收入,而你为何这么喜悦,而且还提供这么周全的服务呢?”
司机坦言,一开始他每天也挺烦的,糟糕的天气、微薄的收入、堵车严重得一塌糊涂的路况……
可直到有一天他带着烦恼上路,差点出车祸,那一刻他忽然发现:如果他不把烦恼丢掉,总有一天会害人害己。
于是,他的心态变了,生活也变了。
第一年:他只是微笑地对待所有的乘客,收入竟然增加不少。
第二年:他发自内心地去关心所有乘客的喜怒哀乐,收入又增加了许多。
第三年:除了收入,他的人气暴增,现在要坐他的车,都需要提前打电话预约。
而那天,作家只是他顺路搭载的一个乘客。
做人,记性好不见得是什么好事。
因为,每个你无法释怀的今天,都将成为你耿耿于怀的昨天。
舍:你什么都舍不得扔,还谈什么生活质量。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鸟笼效应”。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詹姆斯和好友物理学家卡尔森打赌。
詹姆斯说:“你相不相信,不久后,我就能让你养上一只鸟?”
卡尔森不以为然,他压根就没有养鸟的念头。
几天后,恰逢卡尔森生日,詹姆斯教授提着一只精致的鸟笼当生日礼物。
卡尔森乐了:“它在我这就是一个摆设,你就别费劲了。”
可没过多久,当詹姆斯再次拜访卡尔森的时候,笼子里竟然真的出现了一只鸟。
原来,每一个去卡尔森家里的客人,看到空鸟笼都会问上一句:“教授,你养的鸟呢?死了吗?”
卡尔森每一次都要解释半天,最后不胜其烦,不得不买了一只鸟。
为什么要说这个故事?
因为你在占有物品的时候,物品也会占有你。
比如你买了一顶帽子,也许就要买一件衣服搭配,买了衣服又想换裤子,换了裤子,发现鞋子不搭……
如此反复,逐渐被物欲吞噬。
央视纪录片《生活的减法》里,介绍过一个90后女生乔桑。
她曾是个超级购物狂,别人顶多就是血拼,她是直接批发。
耳钉、衣服、鞋子、包包……成斤成斤地往家运,自己用的不算,还给家人买,东西得成套,甚至同一款式要买齐不同的颜色。
如此种种,让乔桑的生活变得臃肿不堪。
直到搬到石家庄,住进一套88㎡的房子。
过去的东西能不带的就不带,带过来的也进行了二次“舍弃”。
最后整个房子里只留下6件家具,靠墙摆放的餐桌椅和沙发旁的大镜子,还是乔桑自己找来木头制作的。
现在,乔桑的生活变得简单便捷。
衣柜里只有几套衣服,除了正式场合,她再也不用费心去挑拣,出门甚至不用背包,只拿一部手机就够了。
她会尽量避免点外卖,甚至会和楼下超市的老板商量好,去买他们每天剩下的没那么新鲜,但也没变质的蔬菜水果。
以前逛街的时候一定是买买买,现在乔桑在想要买东西前,会先考虑好,这件物品拿回家后,能不能经常使用、会不会又要占据一部分空间。
如今轻装上阵后,乔桑发现她的生活反而比以前更加丰富,比如阅读、瑜伽、家务等等。
你看,其实生活的丰盈,并不是用加法塞入很多要素,而是不断做减法,用留白为日常生活创造出一万种可能。
离:都是成年人,就别装了吧。
《非来不可》里孟非问:“你们通讯录里有多少人?”
大张伟:“1000多。”
陈鸿宇:“2000多。”
李雪琴报了一个令人惊讶的数字:“我有4600多人。”
她自己也很无奈。
通讯录里的很多人,和她只是一面之缘,可她却不敢删。
她怕有人忽然联系她,面子过不去。
但孟非早就“不装了”。
《非诚勿扰》大火后,孟非的朋友圈非常“臃肿”,他的通讯录人数本应该不比几个年轻人少。
但他养成了一个习惯:加一个人,如果48小时不联系,就可以进入删除名单了。
这几年,他就一直孜孜不倦地删,如今只剩600人。
他说:
“无论你有多大的岁数,有多大的行业成就,或者到了什么样的高度,几乎没有人能做到毫不在意他人的看法。但是我们能做到的是,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那些在意我们和我们在意的人。”
想起同学L的一个故事。
一次,她出国旅行。
朋友们知道了,纷纷让她帮忙代购。
一开始只是买个小零食,化妆品什么的,她就没好意思拒绝。
紧接着代购的物品越来越奇葩,竟然还有男生让她买马桶盖、成人用品……
她实在受不了,就干脆不回复了。
可即使如此,L旅行的后半程也是在各大商店度过的。
回国后,L的朋友圈炸锅了。
“代购失败”的朋友不仅说她不够意思,还私下埋汰她:不就出个国嘛,臭显摆什么?
起初L是又气又急,后来一想自己又没错,凭什么去讨好这些所谓的朋友啊。
于是,一股脑儿地将他们全部拉黑,包括那些她已经帮忙代购,并且在她被冷嘲热讽时保持沉默的人。
自此,生活一片清明。
牛津大学的人类学家罗宾·邓巴曾提出了一个名为“150定律”的社交法则:
人类智力将允许人类稳定拥有社交网络的是148人,四舍五入就是150人。
这其中,精确交往的人数为20人。
即使你朋友圈好友上千,即使你处心积虑维护的人脉,你也只是把精力,错投到了无用社交身上。
都是成年人了,不曾真心相待,何必强颜欢笑。
作家亦舒有次去倪匡家做客,看到他们家养了很多的植物,郁郁葱葱,十分养眼。
她问倪匡:“你家的盆栽养得那么好,是有什么秘诀吗?”
倪匡笑道:“很简单,秘诀就是死的丢掉,再买新的。”
生活不就是这样吗?
毕竟需要新陈代谢的,不仅有我们的身体,还有我们的人生。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
1 | 三中全会前夜 爆炸性消息传来 |
2 | 枪击川普 凶手的身份和照片曝光 |
3 | 爬上谷仓屋顶的枪手 姓名是… |
4 | 曝造成川普受伤的不是枪手发射的子弹 而 |
5 | 喊出“不是你撞的,干嘛去扶”的法官 现况 |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
1 | 三中全会前夜 爆炸性消息传来 |
2 | 18红色家族联手反习 传邓小平、贺龙之孙 |
3 | 习近平居然这么干了 让人们害怕 |
4 | 枪击川普 凶手的身份和照片曝光 |
5 | 爬上谷仓屋顶的枪手 姓名是… |
6 | 恐慌蔓延,中国民众蜂拥抢购这两样 |
7 | 习罕见破格提拔他 “三中全会或有惊人之 |
8 | 三中全会前夕 胡耀邦孙女获新职 |
9 | 曝造成川普受伤的不是枪手发射的子弹 而 |
10 | 父母皆是中国科学家 美华裔天才:他们讨厌 |
|
热门专题 |
|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1 | 先声夺人、千里摄敌、不战而胜 | 万维网友来 |
2 | 死于“三个自信”的齐奥赛斯库 | 阿妞不牛 |
3 | 怕 | 呼延狄 |
4 | 撕下中共执政的最后一块合法性 | 思芦 |
5 | 回复 阿妞不牛:后中共时代的 | 遍地是贪官 |
6 | 中美对比:房贷断供后 | 马黑 |
7 | 一代人的精神性死亡:为什么甘 | 高伐林 |
8 | 天恐诗词中断落, 故留嘉莹在人 | 玉质 |
9 | 中储粮投毒是公然扇习近平大耳 | 范学德2 |
10 | 英国保守党为何惨败及败选之后 | 海阔_天空 |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