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星光灿烂 > 正文  

刘若英10年无性婚姻 怎么能越过越幸福?

www.creaders.net | 2021-08-16 12:36:48  潘幸知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8月8日,刘若英结婚10周年纪念日,丈夫钟小江在微博高调示爱:十周年,谢谢包容。

  时间真是奇妙,那个唱着“我想我会一直孤单”的奶茶,竟然都结婚10年了,我对她的记忆,却还停留在人淡如菊的“少女小渔”。

  忧愁,文雅,清新。刘若英有种不落俗尘的气质,连她自己都感叹“婚姻对我来说是很大很大的挑战”。

  没想到2010年,42岁的刘若英突然宣布婚讯。

  她和钟小江一见如故,相识半年就领了结婚证,婚后一直保持分床睡的习惯,夫妻俩的相处模式非常奇妙。

  “我们走进不同的电影院,去看不同的电影,回家后一个往左一个往右,回到各自的卧室里”。刘若英在自传中描写的婚后生活状态,和我们想象的“恩爱夫妻”完全不同。

  刘若英本以为,这种“各自安好”的婚姻不会被理解,没想到引起了很多读者共鸣。有人羡慕刘若英能够勇敢做自己,也有人佩服她敢于挑战“婚姻禁忌”。

  “夫妻分床睡”,这在婚姻中几乎是大忌。两口子走到这步,往往预示着感情破裂的先兆。但在刘若英这里,却成了一种舒服的生活状态。

  这让很多人感到好奇:分床睡,真的能做到“感情越来越好”吗?

  01

  是否能接受分床睡,其实跟依恋模式有关。分床,无声地向配偶传达了一句话:我并不想总和你在一起。

  这里面包含了很多原因:配偶打呼、回避亲密、失眠困扰、感情破裂、作息时间不一样……

  原因只是表象,背后藏着一个共同的答案:回避型依恋。

  喜欢分床睡的人,大多是回避型依恋者。生活中,我们都遇到过这类人:

  比起扎堆,更喜欢一个人待着;

  性格比较高冷,无论对谁都保持一定距离;

  面对面聊天容易害羞不安,隔着手机和屏幕却能“语不惊人死不休”;

  刘若英就是一个回避型依恋者。她被祖父祖母养育长大,由于父母多年缺席陪伴,她不擅长表达亲密。对至亲至爱,始终保持一定距离。

  她深深地眷恋着祖父母,可从小到大都不会把心事告诉他们,总是一个人慢慢消化。

  美国漂泊那段时间,她一个人打三份工,明明家境很优渥,但再苦再累她都不会向家人诉苦。

  因为这种性格,刘若英写下《我敢在你怀里孤独》这本书。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人的一生,不是在争取自己的空间,就是在适应别人的空间。

  争取和适应空间,其实是一种回避。心理学家认为,人有三种依恋模式。

  安全型依恋者,能够保持适度依赖;

  焦虑型依恋者,总是过度依赖配偶;

  回避型依恋者,非常注重距离感。

  注重距离,并非讨厌亲密,只是更擅长独处。回避型依恋者大多有一个孤单的童年,很早就学会如何与自己相处,比起亲近他人,更擅长自娱自乐。

  “独处是一种精神上的自由”,这种观念根深蒂固。很多回避型依恋者,即使结了婚、有了孩子,依然向往属于自己的空间。

  刘若英出道多年一直单身,几乎没有绯闻,仿佛总是在人群之外隔岸观火,不被男欢女爱牵制;

  结婚10年后,依然把独处当成乐趣,认为“所谓幸福,就是在爱人的怀里孤独”。

  独处就像人生信条一样,渗透进了她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其说她理性选择“分床”,不如说是追求自由的天性,使她过上了这种与众不同的婚姻相处模式。

  02

  有粉丝羡慕地说:我很向往刘若英的婚姻模式,但真到自己身上,我说不出“分床”,因为老公肯定不愿意。

  其实“分床睡”有一个前提:配偶也喜欢这样的生活。

  婚姻是搭伙过日子,夫妻俩对“距离感”的把握应当保持一致:我想要一周独处一天,刚好,配偶也想要在那一天一个人待着,这样的节奏是最融洽的。

  一个人的自由成了双倍的自由,相处时间长了,才不会产生误会和隔阂。可现实中更常见的情况是:由于依恋模式不同,每个人对距离感的把握是不一样的。

  安全型依恋者懂得保持距离,能够理解配偶需要时间独处,但一个人待久了会觉得被冷落,埋怨配偶忽略了自己的感受;

  焦虑型依恋者喜欢亲密,巴不得天天和配偶粘在一起,如果配偶是回避型依恋者,就会感到对方忽冷忽热、难以捉摸、十分痛苦。

  因为依恋模式不同,导致夫妻产生隔阂的故事太多了,我身边就有一个:

  姐妹睡眠质量不好,丈夫半夜又老是扯被子,有时一晚上被闹醒好几次。为了睡个好觉,她提议分开盖两床被子,但丈夫死活不同意,说“夫妻同床同被子是祖宗传下来的规矩,不能改”。

  夫妻沟通之后,她发现丈夫心底很抵触“分被子”,是因为潜意识里觉得妻子是在找借口冷淡自己,光是想想都会有焦虑感。

  这种情况,暴露了夫妻俩截然不同的依恋模式:姐妹性格内向,喜欢独处,是回避型依恋者;丈夫喜欢呼朋唤友,感情中十分粘人,是焦虑型依恋者。

  丈夫不同意分被子,根源是“这让我觉得很不舒服”。这种不适感几乎是从内心深处冒出来的,难以克制和改变。

  所以,像刘若英这样“分床睡感情更好”的婚姻很罕见,因为只有回避型依恋者,才会对分床的相处模式感到由衷的舒适,可回避型依恋者只占人群的10%-20%。

  钟小江热爱文艺摄影,虽然从事财经行业,但总是游离在人群之外。为了能够更好地独处,他甚至把北京的老院子改造成了图书馆。

  两人都喜欢独处,才能“各自安好”;夫妻都向往自由,分床才能融洽。如同那句脍炙人口的话:好的感情不是非得睡在一起,而是心里有你,却互为知己。

  03

  无论安全型、焦虑型还是回避型依恋者,都有想要独处的时候。这时候最大的苦恼是:怎么让配偶配合我们?

  首先,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

  你想要一年365天都很自由,但配偶只想要10天自由,剩下355天,对彼此就成了煎熬。

  自顾自追求独处,对婚姻百害无益。这之前,我们要让配偶感到:虽然我渴望一个人待着,但我也不想切断和你的链接,我依然爱你。

  渴望独处时,不妨与配偶说清楚:我最近心情不好、状态很差,独处可以让我更开心,这是我调整自己的方式,但我不希望这让你不舒服。

  然后,学会换位思考。

  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分床睡,也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什么是“渴望自由”,如果配偶提出疑问、闹小情绪,我们也要全盘接纳,用行动证明“我一如既往在乎你”。

  刘若英在“分床”之前,花了整整一年时间,和丈夫探讨如何平衡自处和相处,达成一致之后才开始分床的生活。

  她写道:“相处就像是把两个独处放在一起,在一起时像粘土,形塑成第三种样貌;分开的时候像磁铁,彼此吸引却又各自独立”。

  除了沟通和换位思考,我们也要成长起来,离开自己的舒适区,适应不一样的依恋模式。

  人有成长属性,选择了某个人做配偶,同时也选择了他的相处模式,尽管过程会感到不适,但最终我们会融会贯通,拥抱这种“不一样”。

  对喜欢独处的人来说,孤独是一种状态,但人生有很多种状态。

  所谓成熟,就是能享受孤独,也能享受人群;可以从独处中吸取养分,也可以从相处中吸收能量。

  一个成熟、笃定和平衡的人,总是能够探索未知的。夫妻相处方式没有对错,只要双方都觉得舒适自在,我们就能够从对方身上,邂逅最融洽的幸福。

   0


热门专题
1
川普
6
苗华被抓
11
中共两会
2
俄乌战争
7
美国大选
12
台湾大选
3
中美冷战
8
以哈战争
13
李克强
4
万维专栏
9
巴黎奥运
14
中国爆雷
5
叙利亚
10
三中全会
15
李尚福出事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