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留洋派专栏作者:糖一朶
最近综艺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特别火。
节目还未开播,造势就一浪高过一浪,讨论热度持续不下,几乎天天挂热搜。
水果台大有把其他综艺节目都拍在沙滩上的架势。
综艺节目看得不多,对于我来说,国综的基本功能是“下饭”。
这还是做学生党时遗留下来的习惯。
以我的经验,吃饭的时候看看喜欢的综艺节目有助于放松和消化;看到无聊的地方还可以随时快进,饭吃完节目也结束了。
不用回味也不必纠结,还能抑制瞌睡,整理心情投入余下的学习和工作。
最早陪我吃饭的的综艺还是《康熙来了》,多少人的青春记忆啊,也是很多人心目中至今无法超越的王牌综艺。
前两个其实是真人秀节目,后者是辩论节目。
虽然一度认为《变形记》是水果台难得的“良心”制作,这些节目无一例外都逃不过走下坡路的命运。且在内容越来越水,套路越来越深的路上一去不复返。
最后,快进的部分比能看的部分还要多。
啰嗦这么说只想说,跟电影电视剧比起来,综艺节目可能就是观众的佐餐小菜。
但即便是小菜,也得是有真材实料,或者有滋有味才下得了饭。
制作的时候是不是偷工减料、糊弄掺水,嘴叼的观众会品不出来?
《浪姐》开播前下料就如此之猛,着实令我好奇——不就是拼才艺组女团吗?难不成水果台还能让姐姐们在台上吞剑、胸口碎大石?
不得不说,《浪姐》成功吊足了我的胃口。
但看了前几期节目之后,我只能说:
《浪姐》不下饭。
01
其实,看到节目开播前曝光的名单,我的兴致就立刻被消减了一半。
好看的姐姐那么多,为什么又双叒是她们?
意料之中,名单上又出现了这些霸屏各大综艺的名字:
宁静、张雨绮、伊能静、钟丽缇、吴昕、沈梦晨、刘芸……
知道《花儿与少年》这档节目就是因为宁静在节目里直接臭脸怼人,后来到了《偶像来了》也是“豪迈直爽”的人设担当。
宁静本人气场强、有个性,在节目中不扭捏,敢怒敢言的做派确实让人眼前一亮。
这回,她在《浪姐》果然又是扮演气场十足的“大姐大”角色。
但总是重复同样的角色不是好演员最忌讳的吗?
再说,宁静怎么就从一个“眼睛会说话”的影后级演员变成综艺圈“大姐头”专业户了?
只能说,有点不解,也有点遗憾。
而且,这菜挺硬,反复吃也真的腻了。
张雨绮其实在影视作品里还是有记忆点的,她的美也是有辨识度的。
从《长江七号》里的清纯女教师到《美人鱼》里霸气魅惑的大小姐再到《妖猫传》里妩媚妖娆的春琴。
但在后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大众对她的关注点基本围绕在充气感越来越严重的脸和一言难尽的私生活上了。
对了,前段时间还踩着热度义愤填膺地剪了八爪鱼的爪子,然后毫不客气地回应:“是我干的,怎么了?”
可能张雨绮的个性本身就决定了她是个“作女”。其实跟演员这个职业没关系,也并不矛盾。
但把这些拿不上台面的“江湖”做派标榜成敢爱敢恨的“新时代女性”标签就太迷了。
之前杨天真做过一档《我和我的经纪人》的综艺,据说是打的明星职场的招牌。
又是因为好奇心随便点进去看了一期,正好拍的是张雨绮。
一般人都会认为和经纪人一起上综艺总归可以“洗洗白”的吧?
反正我看了之后,发现张雨绮除了口无遮拦,还是个电脑用不明白、机票不会买、外卖不会定,生活自理能力差到让人难以置信的傻大姐。
弱弱地问,这就是新时代女性代表?
看来吃这种人设还真是上头,《浪姐》里我再一次看到熟悉的张雨绮式“白眼”和咄咄逼人的话术。
靠摆气势、撂狠话撑起来的所谓“大女人”的自信未免太牵强了。
奉劝张雨绮姐姐有空多翻翻书,能帮节目爆点有文化的金句就更红了。
伊能静单看资历和阅历就已经不简单了,俗称姐姐中的“人精”。
不过,总觉得她年纪越大越有点用力过猛的劲头,她愈想面面俱到了,就愈显得不智慧。
最近又因为在节目外跟粉丝讨论“镜头”“梅艳芳”的问题,愣是把自己苦心经营起来的好感浇了个透心凉。
其实不意外。
“幸福”的伊能静姐姐特别会写小作文,擅长熬各种鸡汤,去什么节目就依照那个节目的口味来熬。
观众再爱喝,喝多了就觉得是一个味儿了。
钟丽缇本身没什么,就是觉得她参加一次节目,就从“女神坛”上下来几层,最后就终于落地了。
也许人家早不想做“女神”,就是想好好做个姐姐而已。
当然可以,但没什么新鲜感了也是真的。
刘芸是不是节目组特意请来招骂给其他姐姐挡枪的?严重怀疑。
同样是“作”,有的女艺人就能作成新时代女性;有的就只有挨骂的份儿。
套用一句流行语:这就是命。
另外两位女主持人不想说了,也没什么可说的,纯碎是疲劳了。
水果台新鲜的主持小花儿们,为了给观众们洗洗眼,冲鸭!
就算这些姐姐们不介意被过度消费,观众一直给观众吃回锅的菜啊。
演艺圈那么多宝藏姐姐,她们不香吗?
02
发没发现大多数的综艺节目特别像洋葱。
套路一层一层的,越撕越辣眼。
《浪姐》都不属于隐藏得深的,基本上撕个两层就暴露出来了。
其实有套路不是没有看头,如果能把套路做的不像套路也是一种高级。
《浪姐》最高级的部分可能就是开头的文案了:
“……努力与翻越,不馁与坚信;肆意笑泪,青春归位;一切过往皆为序章,乘风破浪,直挂云帆。”
节目的立意做的真好,表现出来的却差了好几个意思。
把30个女人放在一个场子里本身就是一出大戏了,何况还是在娱乐圈里有姿色有资历的女艺人?
看她们搞事情,看她们撕逼,你敢说观众不想看?
什么内容有话题,能带节奏,制片单位能不知道?
在娱乐圈摸爬滚打的姐姐们能不知道?
节目组请来了综艺“大姐头”、新时代女性、招骂体质人妻、公主病担当、隐形富婆制作人……看看这些标签,敢说不是冲着“宫斗”去的?
但是呢,人家就是“犹抱琵琶半遮面”,挑着姐姐们的“狠话”剪辑,最后还是营造成一派和谐的画面。
请了一位“不知道是谁”的杜华做了一些恨不得句句话都能惹恼姐姐的点评,然后让有店长经验的黄晓明充当“和稀泥”的知心大哥哥。
给人的感觉就是,明明准备了一桌麻辣香锅的料,却要煲一味浓郁的靓汤,结果只能是一锅什么都算不上的大杂烩。
我也希望是自己狭隘了,人家节目组就是想请姐姐们过来专心训练才艺,挑战自己,破茧成蝶的。
那我不懂就问,为什么第一轮才艺展示,外行人都能看出来谁表现好谁用心谁打酱油,给的分数却大跌眼镜?
那我不懂再问,为什么第一轮淘汰的是组里唱的最好的王智?为什么是有舞台剧功底又敬业的陈松伶?为什么是很有想法的唱作兼具的朱婧汐?
原因很简单,她们没有其他的姐姐有“爆点”;她们说不出能上热搜的金句;她们在这个节目注定“平庸”。
也许你会说,姐姐们的分数是观众给的,不干节目组的事。
那请问,最了解观众的是谁?
按照节目开头的文案解读,《浪姐》好像是会做成一档30+姐姐们互相切磋、刻苦排练、探讨人生、引发思辨的有思想有深度的节目。
但以上那些至少我现在没看出来。
看过一个爆料,真实度不做评价,就当个八卦看吧。
看完我只想说两点:
一是“大龄”“过气”真是太扎姐姐们的心了;二是被pass掉的那个方案就是制片方的菜啊。
03
原谅我的庸俗。
但代表庸俗的观众诉求也真的很简单——
不必强求立意,但要真实;不必苛求深度,但要真诚。
如果内容不够丰满,就在制作上花点心思。精致养眼的画面,就足以让观众赏心悦目。
《浪姐》呈现出来的制作水准跟它最初的营销造势比起来就只能“呵呵”了。
30+姐姐们保养的都不差,大可不必用滤镜把脸蛋磨得如一张白纸。
姐姐们的特别,不正是岁月留痕的精彩么?这应该是节目的精髓之处啊。
节目的场地设计也是这种满满少女心的网红照相馆风格。
确定唱《艾瑞巴迪》的姐姐们适合这种风格的服装造型?
还有《大碗宽面》的造型,是认真的吗?
公演舞台部分我都是快进看的,不是说姐姐们表演得多么差,只是相比之下,节目剪辑出来的她们“刻苦训练”的部分似乎更吸引人一些。
其实《浪姐》也并不全是槽点。
比如立意,比如文案,比如万茜、蓝盈盈、郑希怡小姐姐还挺值得看的。
明明是一张文青脸的万茜却由内而外散发着“直女斩”的帅气;
蓝盈盈满脸都写着野心和“想赢”,这种自信是在努力和斗志中自然流露的,一点不让人反感;
郑希怡则是港风的那种“飒”,说话和处世都是随性大方不做作,让人觉得很舒服。
如果是这样的姐姐成团,我倒是有点期待的。
毕竟,演技和实力终究才是女艺人最好的滤镜。
不被制作方白白浪费就更好了。
毕竟节目也才播了4期,万一有惊喜也说不定。
只想说,其实作为佐餐小菜来说,《浪姐》的材料已经够好了,添加的调料太多也就不是那个味儿了。
尊重姐姐们的特质,把姐姐们拍的“好看又努力”就成功了。
大可不必折腾,再折腾观众也不会当成大菜来吃。
至于下不下饭,还得是胃口说得算了。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突发:国防部证实苗华被查,前主任畏罪自杀 |
2 | 习特别恼火 他也出事了 比国防部长严重得 |
3 | “谣言”成真!习重要亲信出事 |
4 | 习近平“公开羞辱”苗华 一定是非常愤怒 |
5 | 乌克兰美女议员连抛3大爆炸性消息 绝望地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