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星光灿烂 > 正文  

“新中国首席宣传官” 成龙很乐意

www.creaders.net | 2014-02-18 08:05:50  明镜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美国人可能困惑:为什么成龙可以一边拥抱电影市场,一边“嫌弃”美国“腐败”?他何必花这么多时间,为世上最腐败的国家制作电影?

  费雪(Max Fisher)在《华盛顿邮报》2013年1月15日刊登的《成龙的反美主义》一文中,回溯2011年“911事件”十週年当天,中国电视台播出一部本土纪录片,片中一名受访的北京学生说,攻击事件让他很高兴。这个孩子称赞攻击事件的主谋奥萨马·本·拉登(Osama bin Laden):“任何敢跟美国作对的,都是英雄!”但问他对美国的看法,这男孩却说:“我很喜欢美国,我想尽快去美国读书,如果可以,去了能不回来就不回来。”

  费雪撇清自己在暗示成龙也一样立场摇摆,但这种态度在中国非常普遍,反映中国对美国的态度──虽好转却仍然矛盾,而且成龙的看法肯定有许多人认同,他才可能在中国发大财。

 

  这 种矛盾可以美国男明星克里斯汀·贝尔(Christian Bale)的经验为例,他原本在中国十分出名,因为他主演的电影《金陵十三钗》,被视为振奋中国民族精神的重要影片,但当他去山东想拜访自己非常敬佩的偶 像──遭软禁的盲人异议人士陈光诚时,遭到中国国安人员的包围、暴力阻挡、恐吓与推赶。

  费雪相信,克里斯汀·贝尔的矛盾经历与成龙,与前述北京学生的对美国的矛盾态度,都呼应中国面对美国时的心态;一种不安全环境中脆弱的骄傲,换句话说就是:“少来冒犯老子”。

  《华尔街日报》专栏作家Jeff Yang,曾与成龙合作其口述自传,对成龙生平与性格知之甚详。Jeff Yang撰写、1997年正式出版的《我是成龙──我的功夫人生》(I Am Jackie Chan: My Life in Action),事后给他留下最清楚的印象,便是在成龙丰富的人生篇章中,为一不变的主基调是──孜孜以求的自我定位(self- definition)。

  成龙从小到大用过六个不同的名字,包括陈港生、陈元楼、陈仕龙、房仕龙、到成龙,英文名字也由“Paul”改成“Jacky”再改成“Jackie”。他身边有个紧密小圈子,要求圈内亲密友人绝对忠诚,交换他的忠诚相待,外人几乎不可能突破进去。

  成龙这种对归属感的强烈追求,来自他成长过程接连不断的被抛弃、分离与背叛的经历。父母无力抚养他,把他交给一个有权把他“打到死”的师傅,戏台上熬过十载艰辛训练后,师傅突然关掉学校,去洛杉矶安度晚年,遗弃这群没机会受教育的徒弟,任他们自生自灭。

  此 外,早年的从影生涯,成龙受过各种各样的羞辱、打击,成龙发现自己不得不模仿李小龙的银幕形象,却没能获得认同,连生计都有问题,后来脱离“百万富翁导 演”罗维的奴役合约,成龙将自己定位成普通人与超级英雄的结合体──看似平凡无奇,实则深藏不露,让他在亚洲市场一炮而红。

  第 一次闯荡好莱坞的失败过程中,成龙给美国片商、媒体留下很糟的印象,一会儿或狂妄自大、一会儿委曲求全,还有种族主义倾向,即使是后来取得盛大成功的《尖 峰时刻》系列,成龙得到的片酬,却低于搭档影星克里斯·塔克(Chris Tucker);后者在片中只不过尖声耍耍嘴皮,成龙却得拖著40多岁的身躯在每个场景中摸爬滚打。所以,成龙至今依然把《尖峰时刻》系列称为自己“最不 喜欢的作品”。

  成龙对美国这个国家、美国人的待客之道以及 美国的价值观,的确有意见,所以当成龙持续他毕生追求的“组织认可”的习性时,他很满意“新中国首席宣传官”的标籤,热情地宣传正步步崛起的中国。若加上 成龙个人对于中国“正在解决各种问题”、“一定能影响世界未来”等等绮丽想像,他时不时脱口而出的一些冒失言论,也情有可原。

   0


热门专题
1
美国大选
6
巴黎奥运
11
中国爆雷
2
中美冷战
7
三中全会
12
李尚福出事
3
乌克兰战争
8
中共两会
13
秦刚失踪
4
以哈战争
9
台湾大选
14
火箭军悬案
5
万维专栏
10
李克强
15
台海风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