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18日,因为无法调和的“洗浴中心”,赵本山带着小品《中奖了》和一班弟子,彻底退出春晚,一个时代在意料之中悄然落幕。赵本山为央视春晚“奋斗”了22年,演出了21部小品。赵本山始终说“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可是,纵观赵本山在春晚上演绎的小品,绝大多数都是在丑化农民和弱势群体。农民的傻冒、农民的弱智,农民的计较、农民的贪婪、农民的迂腐等等,都是赵本山嘲笑和讽刺的对象。很多人一直纳闷,赵本山的春晚小品为什么一直要嘲笑农民?讽刺农民?是不是农民是最没有话语权的群体,任人随意嘲讽?还是央视春晚的意图?
其实,赵本山的小品也不是都想讽刺农民。据悉,赵本山被1994年“春晚”拒之门外,主要原因就是小品讽刺了权贵,让央视某个领导不满。1995年的小品《牛大叔“提干”》也差点被干掉。审查阶段,牛大叔原本是找乡长解决小学窗户没玻璃的问题,交流中发现了“扯蛋”的渊源。一位领导也不满,当场枪毙。老赵辗转联系到对方解释,这个小品给某国家领导人演过,人家说挺好。对方沉吟片刻提出修改意见。公演版本中,“扯蛋”的不再是乡长,而是乡镇企业的秘书。即便被删改,《牛大叔“提干”》仍然一炮走红。可见赵本山的小品讽刺农民也是不得已。
潘长江曾经说过,现在的春晚导演都不敢大胆讽刺。他说:“目前所有晚会的导演都有一个共同的说法,绝对不能因为这台晚会影响了我自己的前途,或者我想搞一个什么什么样的晚会,搞一个什么样的讽刺小品,你想想,你讽刺谁谁愿意啊?小品就跟相声似的,如果不是讽刺的内容,你觉得有意思吗? 因此,现在的小品创作很难、很难”,相声害怕讽刺,所以这么多年姜昆一直唱“红歌”。小品也只有赵本山敢讽刺,那是对准农民,所以导演无需担心主旋律。中国人最没有话语权的就算农民了,因为憨厚、朴实、弱势,就遭到所谓的“艺术家”用语言艺术嘲讽。
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教授邢定钰曾痛批“卖拐”系列小品在误导诚信教育:“《卖拐》我就看不下去了,忽悠人的变成了英雄,被忽悠的成为了傻瓜。” 赵本山那种“走路不正,歪戴帽子,衣着不整,猥琐拘束”的农民形象已经在春晚折腾了20多年。赵本山一直说自己是农民,大家也都乐意把他当成农民。事实上谁也无法否认,赵本山早已迈入社会精英的圈子。2011年的春晚小品《同桌的你》,赵本山在纯搞笑之外加了点勐料,讽刺对象不是别人,而是自己:“我最不爱看他(赵本山),年年都出来,挺脏、挺大个脸”,“你像我们这些人看他那玩意儿太俗,受不了!”这一段,央视在重播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