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星光灿烂 > 正文  

赵本山春晚小品有“炒剩饭”的嫌疑

www.creaders.net | 2012-01-17 23:10:34  网易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赵本山春晚小品曝光:“黄昏激吻”惹误会。这个未公布名字的小品延续了公益题材,讲述了一件“好人好事”引发的误会:夫妻俩宋小宝与赵海燕年轻时就与赵本山是旧相识,但曾闹过矛盾。年老后的赵海燕在路上晕倒,被赵本山偶然遇见,并施以人工呼吸抢救,不想却被不认识的摄影师拍到,并将图片以“黄昏激吻”为名上传到网络。此事被小心眼的宋小宝知道后,引发了一系列误会。(1月17日《新京报》)

  这个“黄昏激吻”怎么看都有“炒剩饭”的嫌疑,跟赵本山去年的小品《同桌的你》颇多相似之处:都是所谓的“公益题材”,两个男角色一个高大全,一个傻不拉几外加小心眼;都是一场弱智得不能再弱智的“误会”,只不过一个由“一封信”造成,一个由“一张照片”引发……更烦人的是,两个小品都拿男女关系大做文章,试图营造一种暧昧低俗的无聊氛围。《同桌的你》三句话不离“小树林”和“苞米地”,不知道“黄昏激吻”又会制造什么样的挑逗和庸俗段子?

  赵本山的春晚小品没有最低俗,只有更低俗。除了“大搞男女关系”,农民的土气、江湖骗子(大忽悠)的狡狯、病人的搞笑表现……都在赵本山的小品中有活灵活现的展示。甚至有人认为,“赵本山小品中的包袱和笑料,无不来自于对弱势人群的嘲讽和挖苦,他把自己创造的欢乐建立在别人痛苦之上”。装装疯、卖卖傻、抽抽羊癫疯,就靠着对普通人尤其是农民形象的丑化和讽刺,赵本山已经在“小品王”的宝座上稳坐了若干年。

  无“低俗”、不“本山”,似乎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看法。其实,何止是赵本山的小品呢,春晚小品整体格调不高甚至“涉黄”的问题早已为观众所诟病。小品《黄豆黄》台词“我想占有你,你想占有我”被观众批评太“黄”;小品《开锁》里面有句“以前进门脱鞋,现在进门戴套”饱受争议;特别是《军嫂上岛》里边的台词“抓紧办正事……就是那事啊”,更是让很多观众的鸡皮疙瘩掉了一地。全国人大代表姚菊泉在提交全国人大的建议中就曾“炮轰”春晚,批评春晚的节目“深入生活不够,与群众的生活有差距,按照艺术的语言讲,那是‘太假’,这是人们不愿意接受的”,“有低俗化倾向,几乎每个搞笑类节目都近似于黄段子”,质疑“不知那些演员面对数亿电视观众是如何说出来、做出来的”。

  原来,不仅是无“低俗”、不“本山”,更是无“低俗”、不“春晚”。曾几何时,网络上掀起一阵轰轰烈烈打击低俗之风,可在堂堂央视搞的春晚之中,竟然能混进“就好像新车到手就给撞了,身上打上肥皂就没水了,刚要和姑娘接吻假牙就掉了”、“我们一起走进苞米地,此处省略72字”之类的肉麻台词来!何以至此?窃以为将板子完全打到赵本山等小品演员的身上是不公平的。问题的关键,还在于春晚到底以什么标准来选拔小品,即春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小品。如果决策者的水平不提高,总是拿肉麻当有趣、拿“黄段子”当幽默,春晚的语言类节目永远都别想翻身。记得在2009年,赵本山本人忍无可忍炮轰央视春晚节目审查内幕,称“整个观众都笑翻了,就他们几个脸是青的”,并表示审查的人老是提一堆不懂的意见,“一个挺乐的节目每审一遍就少乐一些,审十遍就被毙掉了”。

  “整个观众都笑翻了,就他们几个脸是青的”,通过老赵活灵活现的描述,我们局外人才恍然发现,央视春晚的审查者竟然是一群“青脸怪人”。观众在笑,审查者却脸上铁青,这是多么“幽默”的场景!这帮“青脸怪”到底是何方神圣,老赵没有点名。不过可以肯定,这些人绝非普通人物,他们不仅决定着成千上万演员的命运,也决定着全国亿万观众除夕夜到底能看到什么样的春晚节目。再好的节目,只要他们看着不顺眼,说毙就毙;再庸俗的玩意儿,只要他们觉着合意,就能一路绿灯、顺利登台。“生杀予夺”的大权在握,也难怪他们要甩脸子、摆架子了。可是,一群脸色铁青的“青脸怪”,又能审查出什么好看的节目来呢?连自己都快乐不起来,又怎么能带给观众快乐?这些审查者当然也有难处,他们的压力也非常大,保证节目不出现“问题”是他们的首要任务。可不管怎样,春晚首先是一台晚会,轻松、娱乐应是主调,非要以“青脸”示人,这不是折腾观众吗?为什么这些年来的春晚江河日下、一年比一年差劲?有一群“青脸怪”当道恐怕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在某网站举办的“大腕聊春晚”活动中,著名笑星潘长江则认为“现在的导演不敢大胆讽刺”。他表示,现在所有晚会的导演都有一个共同的说法:绝对不能因为这台晚会影响了我自己的前途,或者我想搞一个什么什么样的晚会,搞一个什么样的讽刺小品,你想想,你讽刺谁谁愿意啊?小品就跟相声似的,如果不是讽刺的内容,你觉得有意思吗?因此,现在的小品创作“很难、很难”。为了保证“不出问题”,小品和相声都不敢、不许讽刺社会丑陋现象,至于某些涉及到“大人物”或“敏感问题”的内容,更是避之犹恐不及。被逼无奈,就只好在低俗和对劳苦大众的冷嘲热讽上做文章了。

  小品和相声原本是讽刺艺术,老一辈艺术家刺贪官、讽现实句句见血,深受观众喜爱。然而不知从何时开始,小品和相声日渐“娘”了起来,不敢讽刺、不敢挖苦,甚至不敢说真话。看着某些“人民艺术家”或插科打诨卖弄风骚,或溜须拍马粉饰太平,真让人几欲将苦胆给呕出来!好容易出了一个敢向权贵和社会丑陋现象叫板的“非主流相声演员”,还差点被当成“三俗”典型给干掉。现在不仅是“导演不敢大胆讽刺”的问题,而是全社会都不敢大胆讽刺的问题。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相声和小品日渐萎靡,最终只能沦为舞台上粉饰太平、插科打诨的“花瓶”。

  无“低俗”,不“本山”;无“低俗”,不“春晚”……这恐怕不仅是一种令人难过的文艺现象,更是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了非常深刻的社会问题。

   0


热门专题
1
苗华被抓
6
美国大选
11
台湾大选
2
川普
7
以哈战争
12
李克强
3
俄乌战争
8
巴黎奥运
13
中国爆雷
4
中美冷战
9
三中全会
14
李尚福出事
5
万维专栏
10
中共两会
15
秦刚失踪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