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不太主动面对媒体的姜文,近两次出现在记者面前时,都是穿着皮外套,背着包风风火火地赶来。姜文往往对于记者提出的问题并不太感兴趣,他的许多回答看来只是出于礼貌。或者说,近两年没有接受过正式采访的姜文,根本就已经对媒体的采访失去了兴趣——就像他自己说的:“我现在在电影上就算是小有成就。”但姜文是一个感性的人,他坦言自己一直处于对电影单相思的状态,并将一如既往地“爱”下去。
记者:徐静蕾是个年轻的导演,可以说她已经算是你的晚辈了,在合作上你会不会对晚辈比较照顾?
姜文:其实我们私下都是很好的朋友,我喜欢与年轻的导演合作。
中国也需要这样年轻的导演,电影不排斥新人,其实各行各业的人都可以做导演。我其实很好奇年轻导演是怎样完成其作品的,以后也有兴趣和其他年轻导演合作。还有就是,徐静蕾说感谢我不收分文就加盟她的《我和爸爸》,很感激我,那是她的谦虚,其实我在影片中只有一个镜头,怎么收钱?
记者:和这样的年轻导演合作,你会不会把一些想法灌输给他们?
姜文:我没有指导他们。其实我和中国的几代导演都有过合作,像谢晋、谢飞、张艺谋、陆川等,他们在工作上没有特别大的区别。拍戏是一个享受的过程,合作得好就是享受。也许别人看着艰苦,但自己并不觉得。创作就是一个梦想,如果自己都不享受,观众看着就很难受,只有自己享受了,才能传达给观众,不管故事如何,电影创作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
记者:在很多电影中,都会涉及“爱”这个字眼,你对于爱情是怎么理解的?
姜文:就像这部《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一样,爱是没有理由的,是私人的事情。这里面还有一个“我爱你,与你无关”的观点。这是一个哲学问题,因为爱本身就是唯心的,谁没有单相思过?以往我们的观点都是,爱一个人就要有回报,实际上爱不是这样的,就像你恨谁难道就要对方也要恨你吗?爱往往是单向性的。
记者:这样的爱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延伸呢?
姜文:我是一个非常爱电影的人,但电影从来就没有爱过我(笑)。我对电影是一种一如既往的单相思,那是因为我经常会陶醉其中,所以我不求有什么回报。我的业余时间并不是都用来拍电影,但我每年都要做一些电影方面的工作,和其他电影人有一些合作,这是让我觉得舒服的事情。
记者:近期有没有特别的电影计划?例如《小女人》那部电影。
姜文:《小女人》的原作是一部很好的小说,建议大家都去看看,如果你们觉得好呢,我兴许就把它拍了,如果你们觉得不好,我也可能就不拍了(笑),新电影的关键是要找到适合的东西。导演不是一个职业,也不是一个名词,而是一个动词,做导演拍电影是要对观众负责的。电影只是一种表达方式,有东西要说,就讲;没东西说还要憋着说,那就不好。我认为,电影的样子可以有很多,有多少种人就可以有多少种电影,这样观众才能看到更有意思的电影,电影是不用分类的,因为并不是只有这几类电影观众才喜欢看如果这样,观众是没有选择性的,就看不到除此之外的电影了。
记者:在你的电影生涯里,有没有特别遗憾的,错过的角色?
姜文:其实错过的角色还真不少,像《霸王别姬》等,但是我没有去遗憾过什么,因为一个角色让人家演了,我不可能去羡慕什么——我演的话绝对不会是那个样子的,所以这个东西没有预知,事情的结果只有一个,我们不能去假设。我一般是这么想的:没演就没演吧,不是没演就非得病一场什么的。
记者:比如一些你演了一半又不演的那些角色呢?
姜文:这是往《理发师》那上面引吧?没事,谁演都一样,有的东西不演就更轻松,说不定电影出来效果更好呢。
记者:对于你来说,演一部电影的时候,最重视什么?
姜文:通常我不会去在乎那些服装啊,场景什么的,因为那些有人管,我觉得那也不重要。在电影剧本方面我有一些体会,如果电影根据小说改编的,那我希望电影的改变越大越好。
记者:2004年,你对哪部中国电影的印象最深?中国电影目前的发展和世界电影整体发展的优劣在哪里?
姜文:这我得想想……算是《孔雀》吧,《孔雀》我看了两遍,它还是很有意思的一部电影。中国电影的发展和诸如好莱坞的电影来讲,当然有差距。因为全世界就那么一个好莱坞,而且就算是好莱坞,也绝不是部部都是好电影,我们在国内看到的都是那些能卖座的,比较优秀的电影,他们也有差的影片。电影市场自身的发展,会慢慢形成自己的格局,这不是一个两个人就能解决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