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星光灿烂 > 正文  

从《十面埋伏》失意谈中国的奥斯卡情结

www.creaders.net | 2005-02-27 23:19:56  万维读者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只要本身到了一定水准,就很难在绝对意义上分出胜负。而把一大堆电影放在一块儿非要分出个一二三四这种事,那就是电影节了。这种行为,其实说白了,就是美国人最喜欢说的一句话,“生意就是生意”。

  电影节就和农民赶集一样,电影人把一年的收成拢到一块儿弄个集贸市场,然后大家都来挑挑拣拣,各取所需。而做生意就要吆喝,有个名头吆喝起来就能理直气壮一些。比如《孔雀》,得了银熊奖以后,不但对世界各地的发行有帮助,还可以在国内电影院里树起招牌,上面打上“柏林电影节银熊奖”字样,票房马上就不一样了。当然我这里不是否认得奖影片的艺术质量,只是想说得奖不得奖并不代表着艺术上的成败,这个更多地还是一个商业行为。所以国内媒体经常起哄式地报道某部电影“惜败”或“扬威”某个电影节的事情,就变得有点可笑了——本来只是生意上的事情,却被说成体育竞技式的输赢,总是有点可笑。

  当今全球最大最红火的电影集贸市场在哪里?当然是美国。所以美国人自己搞个奥斯卡奖,全世界的电影人就都削尖了脑袋往里头挤。因为大家都知道,如果能在电影海报上印个小金人,那对这部影片来说就是大有“钱途”的事情。就算在美国卖不了多少票房,在世界其他地方这个小金人的票房号召力也是足够的。

  正是在这样的理由下,加上国内电影市场这两年开始迟钝地意识到市场对电影的意义,所以最近几年中国电影开始前所未有地关注起奥斯卡奖来。从《英雄》开始,已经“扬威”柏林、威尼斯、戛纳的中国电影,又一次发起了冲击奥斯卡奖的征程。其实这个算盘无非打的还是“票房”的主意,指着能够在美国这个全球最大的电影市场中挣上一票,顺带着还能在世界其他地方挣到点额外的票房。

  中国电影需要奥斯卡奖吗?这个问题的答案见仁见智。但从中国人的习惯来看,凡是得不着的东西就是需要的,从诺贝尔奖到奥斯卡奖,都差不多是这个道理。但如果从市场来说,我觉得奥斯卡奖明显不是中国电影当下最急需的东西。因为如果连自身的电影市场都没理顺,就想着从别人手里分钱,明显是不现实的妄念。做生意要有来有往,如果我们的市场不能给别人提供足够的吸引力,那么人家不带我们玩也是合情合理的。在中国电影15亿人民币票房的衬托下,中国电影对好莱坞的吸引力到底有多少大家心里有数。

  这次《十面埋伏》在奥斯卡奖的历程(《十面埋伏》仅获得一项技术类的最佳摄影奖提名,而且败给了大热门《飞行者》。)就很明显地说明了这个道理,除了电影自身的问题外,美国电影市场对中国电影整体的接受程度也决定着中国电影目前注定无法在好莱坞占据一席之地。以中国超级票房大片《英雄》而言,还需要靠武打电影发烧友昆汀提供自己的名号才能在美国发行,美国观众对中国电影的接纳程度可想而知。所以赵小丁此次虽然能获得一个最佳摄影的提名,但注定摆脱不了当陪衬的尴尬。

  奥斯卡奖有5000多个评委,就算每年只有1/5的评委参与投票,这么大的数字也显示了它和其他由几个评委决定结果的电影节不同的特点——那就是很少会有爆冷门的可能。基本上每年的奥斯卡奖评选结果预测都不过是一个排列组合的过程,对美国电影稍有研究的电影爱好者都能大致地猜出最后的结果。作为一种连智力竞猜题都明显不够格的选拔过程,这样的电影奖项还能吸引如此多的观众注意,我想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应该是这些奖项代表着本年度好莱坞电影行业对影片创作以及市场反应的一种态度和方向指引。而作为商业电影最发达的国家,美国好莱坞影片的生产数量以及创作方向都对世界电影市场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正在因为这个原因,奥斯卡奖的结果,对中国电影能有多大帮助我表示深深的怀疑。中国电影对奥斯卡奖不必盲目热情和仰慕,因为归根到底这不过是生意上的事情,先把自己这边的市场理顺了,手里有了本钱后再去参与别人指定规则的游戏,会比现在这种傻呵呵去当陪衬的事情更光彩一些。(新浪娱乐)
   0


热门专题
1
美国大选
6
巴黎奥运
11
中国爆雷
2
中美冷战
7
三中全会
12
李尚福出事
3
乌克兰战争
8
中共两会
13
秦刚失踪
4
以哈战争
9
台湾大选
14
火箭军悬案
5
万维专栏
10
李克强
15
台海风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