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老谋子” 章子怡能否百尺竿头 更进一步?
章子怡的恩师张艺谋下一部影片不用她了,她被“裁员”似乎成了张艺谋在其《十面埋伏》被“挫败”后的第一个反省。当国际赞誉开始蔓延时,来自本土的肯定却日渐稀薄。新的发展瓶颈出现在章子怡面前,她的症结何在,她的路在何方?
临床表现
1.表演———表情僵硬
在张艺谋《我的父亲母亲》中,她的清纯微笑曾征服过不少人,随后越来越多的“复制”章子怡开始粘贴在国内外银幕。如果不看她的衣服,单单把她的表情“抠”下来,您一定很难分辨哪个是《卧虎藏龙》里的玉娇龙,哪个是《英雄》里的如月,总是那种张牙舞爪的感觉。甚至未上映的《茉莉花开》,她的形象虽穿越三代,造型多变,但还是保持着雷同的表情,面部麻痹之症病根难除。
2.炒作———聪明过头
曾有评论用一“绯”冲天来总结她的走红,这个精明的小妮子初次登上报纸头版,便是以“张艺谋小女友”的身份亮相。拍《尖峰时刻2》还与成龙父子扯出“三角恋”绯闻,光是报道与事后不断的澄清,就足足占报章杂志版面好几个星期,看来不红也难。
3.气质———俗气+小气
演什么像什么与气质有关,章子怡的气质一向为人所诟病。有不少观众认为章子怡没有抓住大导演给她的机会,由于过多的用于算计,她的气质染上了不少世俗气,跟张曼玉走在红地毯的从容相比,她的荣耀背后总让人看到她的小家子气。
病因分析
1.“张”
她与生俱来的“张”放的性格为她带来两样东西,一方面她的开放热情为她招来不少的徘闻。另一方面她的眼光也不会满足于中国的这片天地。早早走红的她相信自己没有什么做不成的,而对于个人的演技却渐渐忽视。
2.“紫”
她不寻常的走红路让她没有机会去真正地尝试生活,还没有“生活”在现实就被抛到了最炽热的镁光灯下,与她不匹配的那种“紫”让她眩晕。而且,角色的同一化倾向伴随着张艺谋的怀旧情节也越来越严重。
3.“疑”
从表演的角度来看,她可谓是最受质疑的当红明星,难免有点膨胀。在反复被质疑的环境中生长起来的章子怡心中恐怕难免没有“咬牙切齿”的证明之心,努力的痕迹带到表演上,她的每个角色都像藏着蓬勃的野心。
诊断结果
面部神经麻痹
娱乐处方
1.张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教授
章子怡有一定的潜力,基本功不错,而且有做演员的热情和爆发力,在《卧虎藏龙》中可以看到她的优势。但她毕竟刚毕业不久,生活的阅历不是很丰富,她拍的古装戏太多,难免让人觉得角色单一,她应该增加一些实践,这包括艺术上的实践也包括生活上的阅历。认知和实践、不断地积累是演员必修的课程。
2.齐士龙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教授
演员也是商业的产物,明星不是表演艺术家,她的五官形象、先天素质往往很重要。
章子怡先天素质不错,首先她是专业院校毕业的,接受了系统的表演教育,再加上她都是和大导演合作,这就好比乘坐的豪华邮轮,要有一种包装来匹配她。
从明星到艺术家是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的过程,着急是没有用的。真正的商业片是“明星制造”,而塑造不出有实力的演员,所以如果她真的渴望让别人承认自己的演技,就需要作出新的选择。
3.杜庆春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教师影评人
章子怡还没有遇见一个真正考验她水平的角色,也没有遇见一个真正挖掘了她的潜力的导演,由于从开始与她合作的就是国际知名的导演,她的包装大于她的表演。国际市场上的走红跟表演艺术的高低没有关系,外国人看中国影片,也许一个英雄、一个美女就足够了。至于章子怡还能红多久,我觉得就是红到下一个章子怡之前吧。她如果可以跟更多不同的导演合作,体验不同的角色,应该有利于她的进步。
4.国内某演员(不愿透露姓名)
演员不是万能的,不可能塑造所有的艺术形象。对于演员来讲,机遇非常重要,在这一点上她已经很幸运了,做到今天这一步也是一种成功了,所以大可不必急功近利,知足常乐为好。(北京青年报)
0
全部评论 |
|
|
实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