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星光灿烂 > 正文  

瞿颖三十 花瓶转型

www.creaders.net | 2003-03-24 10:46:14  万维读者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今年1月,瞿颖在北京大山子买了一套房,建筑面积170平方米。买房后,她几乎逛遍京城所有建材市场,亲自选购装修材料和家具。3月,读者看到这篇专访时,瞿颖已身在云南,出演正在拍摄的电视连续剧《铁血豪情》的女主角雨晴,据悉拍摄已进入后期阶段。她自称,这是转型的第一部戏。无论生活状态还是职业生涯,今年春天对瞿颖来说,都是一个换届的季节。

20多的女孩儿和30多岁的女人,心态性格上有天壤之别。20多岁的女孩儿,洋溢着青春的风采,她会认为世界是属于她的,丝毫没有危机感。她对世界充满好奇,一切都是新鲜的,都渴望尝试。30多岁的女人,生活阅历使她能够比较准确地判断出自己的长短,有意识地寻求出路,经营自我。她有危机感,被别人选择的机会大大减少,所以她必须自己做出选择。


花瓶也是有寿命的

买房是生活中一件重要的事,它标致着我新的生活的开始。有趣的是买房和转型这两件生命中相当重要的事居然相辅相成。买房是我的经纪人建议的,他自己在那里买了一套房,说房子确实不错,我就买了。搬进去后发现,公寓楼里还住着几位熟人,都是圈子里的。新房子170平米,在大山子,板楼,顶层复式结构。现房,今年1月份买的。我打算自己装修,最近到处跑建材市场。我想把阳台封起来,听起来有点儿俗,可北京的气候环境和南方毕竟不一样。我喜欢简约的风格,墙面不打算处理得太艺术化,白墙挺好。地板还是要铺的。我不太喜欢中式装修,可能会有些西式风格。

那天到居然看建材,碰到了《铁血豪情》的导演梦继,梦导说一直想找我没找着。在此之前,我和这位导演不很熟,以前也没怎么接触过,他向熟人打听我现在是否有档期,认为我演《铁血豪情》的女主角比较合适。他不想用大牌明星提高这部戏的知名度,希望找一些与剧情人物气质比较吻合的演员。

以往,我在影视作品中大都充当“花瓶”的角色,这次出演《铁血豪情》有所不同。这部戏20集,以西双版纳为背景,以贩毒家族为主体,情感为主线。我扮演一名少数民族少女。表面上看,这是一个西南贩毒家族的故事,实际上是一个包含亲情、友情、爱情多重复杂情感,爱恨情仇交织的作品。剧情曲折、集中,又融合了一些时尚元素,要想真正充分表达出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铁血豪情》是采用现代制作手段设计出的情节剧,它给了我一个机会,角色的多重性和复杂性对我来说具有挑战意味。出演影视角色我并不陌生,以往的角色都是那种层面比较单一,外表比较漂亮的人物,提供的通常只是些“花瓶”的视觉效果。我对自己始终有清醒的认识:女孩子不可能永远做“花瓶”,“花瓶”也是有寿命的。

我18岁从艺校毕业,十几年来,涉足过模特、电影、电视、歌曲、广告、主持人等多种行业,用行话讲也算是“多栖艺人”了,可真正让自己满意的作品却不多,这对艺人来说是最大的遗憾。20多岁的女孩儿和30多岁的女人,心态性格上有天壤之别。20多岁的女孩儿,洋溢着青春的风采,她会认为世界是属于她的,丝毫没有危机感。她对世界充满好奇,一切都是新鲜的,都渴望尝试。30多岁的女人,生活阅历使她能够比较准确地判断出自己的长短,有意识地寻求出路,经营自我。她有危机感,被别人选择的机会大大减少,所以她必须自己做出选择。

现代社会中生活元素的急剧增多,使女性的机会大为增加,但同时也带来了不安和多变。比如工作,比如情感,再出色的女性,你能打保票吗?你能说两年后你还继续这份工作吗?你敢保证情感是惟一的依靠吗?那么多女性迟迟未做抉择,我认为主要还不是女性变得更挑剔了,而是她们顾虑重重,不敢轻率。

去年我拍了电视剧《真情告白》,后期制作已基本完成,听说海外的版权已经卖出去了。去年还拍了《当男人变成女人》,喜剧片,其实我挺适合演喜剧,但一般人会认为演喜剧缺乏深度,缺少内涵。我是这样看的,转型或定位不在乎是喜剧还是悲剧的形式,关键在于生活经历中的感受和观念能否准确到位地表现出来。我特别想演轻松喜剧,就是那种不特别搞笑,但生活内容有些夸张的戏。如果有导演让我演这类戏,我会去,我的性格就这样。我想从熟悉的、容易掌握的内容开始,与其说是转型,不如说是期待佳作。

留言册上的祝愿终究没有实现

初中毕业那年,同学们给我留言,“希望在奥运会上看见你矫健的身姿。”

我生在湖南,父母都是搞文艺的。父亲是唱花鼓戏的,没什么名气。他在姜文主演的电影《芙蓉镇》里当过有几句台词的群众演员。后来我跟姜文拍电影,还向姜文说起过这事。父亲平时喜欢钓鱼。母亲毕业于湖南省艺术学校舞蹈班,分配到部队文工团,转业后在医院工作,放电影、管理图书、编排文艺节目。退休后,母亲在当地开了家小照相馆,平时由我哥哥打理经营,母亲经常去参加老年合唱团的活动,完成了从专业到业余的转型。

我从小个子就高,这在湖南当地很少见。11岁时1米57,12岁时1米68,一年长了10厘米。1米68按今天成年女性的标准已不算矮了,何况当时我只有12岁。我不但个子高,协调性也好,初中的体育老师认为我是块材料,就让我练跳高,背跃式的那种,结果成绩提高很快。我还曾两次被选送到省体校集训,最后都未能入选,原因是我太瘦,没有爆发力,影响成绩的进一步提高。

高中是在湖南省艺术学校话剧班上的,它也是母亲的母校。招生老师按话剧演员标准招收的,他说我头小,轮廓好,将来会上相。在校期间我并不出众,那时候男孩子都喜欢白净净的大眼睛的女孩子,我黑黑瘦瘦的,不水灵。

艺校毕业分到湖南省话剧团,半年没演话剧,却拍了两部电视剧,都是上下集的短剧。拍戏期间被借调到北京,原本打算拍完就回湖南,没想到回去之前,有个导演问我愿不愿意当模特,我说不太知道模特是干什么的,他说没什么复杂的,就带我去了模特队。当时社会上刚开始兴办模特表演队,没有专职模特经纪公司。模特表演的主要目的不是展示发布流行元素和时尚概念,而是给服装厂家做广告。我进了北京服装表演队。

1990年3月,我报考了北京电影学院,初试通过了,二试被刷了下来。

1991年3月,我拍了第一部电影《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演一位公安女战士。后来陆续拍过好几部片子,印象都不深了。

1991年10月,第二届中国模特大赛开赛,我顺利通过初赛进入复赛,复赛的成绩名列前茅,专家和媒体一致看好我,有的媒体甚至抢发消息说新冠军步入前台了。结果决赛我只得了亚军,冠军是陈娟红。我虽然还得到“最上镜小姐”之类的其他奖项,但仍然觉得很失落,情不自禁地哭了。亚军的排位无意中成全了我的职业生涯。冠军由美国福特公司推荐到国际上参赛,中国内地的名额只有一个,遗憾的同时,也促使我有目的地进行其他方面的尝试和探索。当然,我“矫健的身姿”始终末能出现在“奥运会上”。

“花瓶”一般不会有十几年的使用寿命,那样的话,对“花瓶”是一种煎熬。我想总会有些与众不同的地方,只是现在没能静下心来清理,这种梳理一部分是容貌上的,更多的是心灵上的。

今明两年我打算拍写真集,不想把它搞成好看画片组成的画册,它应该能表现出我的特质、我的现状和十几年的心路历程。

衣柜的变化就是性格的变化

我是艺校话剧班毕业的,学过地方戏。进艺校的第一课,内容就是如何在舞台上消除羞涩情绪,经过长期训练,我在舞台上相当自如。进模特队后,上手很快,在舞台上能比较到位地表现所要求的内容,这是我的优势。也有不足,我走台总是有表情,被队里多次提醒注意。因为模特是不要求有表情的,模特是行走的衣架,突出的中心应该是服装和服装传达出的元素和概念,模特最自然、最本色的表情就是无表情,这和演员的表情自然有根本的区别。

90年代初,市场上的洋货被当作时尚品牌主导着流行的趋势。这些品牌中既有真正的大牌,比如卡丹、CD,也有不入流的品牌,可谓鱼龙混杂。1993年我去香港,任达华给我推荐了一个品牌:DKNY,一个来自美国纽约的青春休闲品牌,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觉得特符合我的气质,青春活泼。可我和内地很多人一样,居然没听说过DKNY。后来才弄明白,其实有很多前沿的东西我们并不知道,呆在闭塞的环境中,失去的不仅是见识,更重要的是失去了感觉和对新元素的认识能力,这对从事文化艺术的人来说是十分致命的。

去年11月,我去了一趟日本,在东京的原宿和涩谷,感受颇多。原宿和涩谷,可以称得上日本时尚流行元素最丰富的地方,那里的青年穿着十分大胆,甚至有些叛逆和颠覆。大量新鲜、有活力的元素被注入到设计理念中,成为驱动流行主题的原动力,所以“哈日哈韩”是有一定道理的。

日本的流行节奏很快,这种节奏给我们带来一些比较前卫的概念,尽管其中有很多不适用,甚至是垃圾,但更多的时候,对时尚概念和行业格局起到了推进作用。有些东西我们从未感受过就消失了。比如日本流行的长围巾,只流行了两三年,我们觉得就像从未发生过一样。时尚和“酷”是两个概念,但两者在前沿和新知领域有共通的东西。

所以我喜欢北京,像我这样的人生活在北京这样的都市是一种需要。艺人在节奏快、层次丰富的环境中机会会更多。

从衣柜里服装的变迁,能折射出我个人性格的变化。从前,我很不循规蹈矩,尝试的东西多,成型的格调少。现在比较保守,喜欢简约,注重细节,知道节省。过去见到喜欢的衣服就买,现在就学会对已有的服装加以利用。比如通过装饰品或小的佩饰以及局部细节的处理,使整体效果保持清新状态。

以前,我对品牌的占有欲很强,现在则更多的是欣赏,体会那种拥有的愿望和美妙的感觉。我们逛街总是相互提醒,不能冲动,要以批判的眼光看待一切。

瞿颖的故事

主讲人:小金,瞿颖的助手,负责接戏、广告、演出等日程安排。

有一次去天津,往返,瞿颖开车。她穿的是拖鞋,一上车她把拖鞋甩一边儿,居然光着脚开车。她腿长,觉得光着脚开车方便。

在天津拍戏期间,她的腿受伤打了石膏。回北京是另一位司机开的车,走高速路。小金坐在司机旁边,司机眼睛特别特别小,怎么看怎么像睡着了似的,回来的路上小金一直担惊受怕。瞿颖在后座上,怕颠,自始至终举着双腿,到北京后才放下来。

瞿颖买衣服首饰有时会去服装市场,从不顾忌周围的人怎么看她,见到喜欢的东西就想买,一边挑一边念念有词,这个好,那个也好,而且都拿在手里不撒手。她购物时会把别的事情都忘了,甚至忘了吃饭,那种投入简直可以称得上“忘我”。所以小金经常说,这件衣服不好看,那件不适合你,这样她才会停下来,回到现实的境界中。瞿颖买完衣服和佩饰回房间,会把所有买的东西试一遍。

瞿颖过去一直开三菱车,去年9月把三菱卖了,买辆宝马。

主讲人:辛欣,歌手,出过两张专辑,与瞿颖认识十年,非常要好。

2001年,辛欣在生活上遭遇了最大的挫折,必须自己养活自己了。由于情况来得突然,一时茫然不知所措。无奈之下,去了三里屯的一家酒吧当歌手。那一段时间,瞿颖几乎天天来这家酒吧,从开始坐到结束。也许她在那家酒吧一晚上的消费远比辛欣唱歌的日薪还多,但她不会用施舍来帮助。瞿颖说,现在就是这种情况,你要面对现实,自己走出来。看到瞿颖在台下听辛欣唱歌,辛欣经常泪流满面。瞿颖也会哭,绝不是做戏。

两年前,瞿颖在深圳参加瑞士某一名牌手表的发布会。她是形象代言人,组委会给她借来一身价值十几万元的晚礼服,晚会上瞿颖始终保护着迷人的微笑,为了那身晚礼服,面对丰盛的食品,她甚至不能吃她爱吃的东西。晚会之后,瞿颖拉着辛欣到街上的小吃摊上一顿大吃大喝,边吃边说,没吃饱,真受罪。

主讲人:王海涛,写歌词为职业。

辛欣在酒吧唱歌的那段时期,王海涛经常去听。他和辛欣很熟,有一次边听边想起许多往事,很伤感,泪如泉涌,把一只隐形眼镜都哭丢了。后来辛欣把这件事告诉了瞿颖,瞿执意要见见这位哭丢隐形眼镜的人。

瞿颖的缺点很明显,太感性,她有时没心没肺,想起一出是一出。去沸腾鱼乡吃水煮鱼,看饭馆特火,就想开饭馆。王海涛说瞿颖你是个直肠子的人,对钱没概念,你不适合经商做买卖,别人坑你你都不知道。瞿颖说,好,听你的,我不开饭馆了,打算开个画廊。

大家相处是从友情开始的,现在就像兄弟姐妹一样,完全是一种亲情关系了。朋友们期待着她在爱情上有一个好的归宿。从客观的角度看,她不太适合做艺人,如果她会来事儿的话,要比现在红得多。她热情,这让她比较容易受伤害,有些事情大家可以讲自己的看法,比如最近她接的《铁血豪情》这部戏,王海涛说接触一下复杂的角色值得,有必要。但生活上的事情大家就不便说三道四了。瞿颖骨子里特别保守,心眼好,她不像这个时代的人。

警察手记

我是在亚洲大酒店的大堂上给瞿颖做的笔录。这年头,遇到女明星,不审出点儿什么是不会罢休的。女明星的反侦察能力特别强,尤其是那些久经战阵的人。可话说回来,再狡猾的狐狸也斗不过好猎手,总会露马脚的。瞿颖的案子是我单独办的,她一边交待,我一边做笔录。开始她还挺戒备,后来就垮了。

问:晚上你经常出去吗?答:经常出去。经常去哪儿?卡拉OK。和谁一起去?陪朋友去。男的还是女的?有男有女。具体点儿。一个男的和三个女的。都干什么?唱歌跳舞喝酒。说细节。他们唱歌,我伴舞,有时我也唱。

所有的问题问完后,我对瞿颖说,有两点要注意,一是今天我问你的所有内容,你不许对外人说,据我所掌握的材料看,有很多内容是没有对外界披露过的。二是我今天问你这么多话,这件事情不要对别人说,如果让外边知道我对女明星感兴趣,会很难为情,今后不好开展工作。最后她问怎么称呼我,我告诉她真实姓名后,她睁大眼睛,用怀疑的目光看着我说是不是化名。我把身份证递给她,她才相信。我想,她经历过无数次的审问,拿对方身份证验明正身,这恐怕还是第一次。我忽然莫明其妙地产生了喜欢她的念头,尽管我知道这可能会很危险。但转念一想,看身份证也不会暴露真实身份,由她去吧。

我们肯定还会再见面的,她答应我,去云南西双版纳后,先进入“贩毒家族”内部,那一边有新的消息,立即通报。我表示信任她,希望她再立新功,向我们报喜。我从不担心她会出卖我,她的情况我完全掌握,她表示,再也不当花瓶了,洗心革面,开始新的生活。

后记:艺人的舞伴

我曾跟瞿颖开玩笑说,你出道十几年,模特、电影、电视、广告、歌手、主持人都干过,算是“五六栖”的艺人。别的女明星,模特、影视、歌手什么的,一般只红几年,就像运行线路中的某一站或某几站。而你一直弄潮,全部过程都有你,而且一直逍遥法外。你进入圈子的十几年,正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十几年,也是文艺发展最快的十几年,你应该知足了,即使退出这个圈子也没什么可遗憾的了。

瞿颖认为我挺会搞笑的,应该去当演员,而不是当记者。

我想,演员和记者其实一样浮躁,都要吃饭。更多的时候,记者所面临的不是技术上的问题,而是良心上的选择。艺人也是如此。

记者和艺人的关系,很像男女舞伴的关系,男人只负责行进的线路、重心的移动以及整体姿态的构架,女人负责展现,表现美。男人应该做好自己该做的事,而不是去做女人的事。

记者和艺人伙伴关系的共同之处在于他们都习惯吹捧,所以艺人变得很娱乐,很幸福,记者便有机会重复讲他们的幸福故事。

娱乐的另一面是生活,生活内容挖掘出来后,真实就回来了,吹捧就脸红了。把生活的细节摆放好,才是我们想做的。

拔高很搞笑。

(《北京青年周刊》 孙侃 娟子)
   0


热门专题
1
美国大选
6
巴黎奥运
11
中国爆雷
2
中美冷战
7
三中全会
12
李尚福出事
3
乌克兰战争
8
中共两会
13
秦刚失踪
4
以哈战争
9
台湾大选
14
火箭军悬案
5
万维专栏
10
李克强
15
台海风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