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了点什么--小议陈道明扮演的康熙
也许是因着那场换角官司,陈道明在《康熙王朝》中的登场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不知是不是期望值太高的缘故,看了几集,总体上来说有些失望。
首先,陈道明扮演的康熙少了王气和霸气。虽说演员应该是“千面人”,扮什么像什么,但真正能做到这点的实在是凤毛麟角,演员自身的气质或多或少会化入角色中。记得陈道明也曾说过,自己是个类型化的演员,并非演什么像什么,有些戏演不了。而康熙似乎是
属于陈道明不太适合演的一个角色。虽说陈道明也演过《末代皇帝》中的溥仪,但溥仪这个皇帝说白了只是个摆设,与创造了“康乾盛世”的康熙有天壤之别。溥仪可以没有王气、霸气,康熙却必须有。除了自身气质与角色有一定的距离外,陈道明在表演上似乎也不够大气。举手投足、出言吐语,不像个皇帝,更像个公子哥儿。这或许是有意为之?因为有一种说法,就是要把皇帝当作有七情六欲的普通人来演。此话初听很有道理,细想却不然。不错,皇帝也是人,但皇帝的生活环境与普通人截然不同,所以皇帝的言谈举止、情性爱好、内在气质包括他的七情六欲自然与普通人不同。把只此一家、别无分号的康熙当普通人来演新鲜是新鲜了,看着却不像那么回事儿了。另外,《康熙王朝》表现的是康熙大帝一生的文治武功,演员的着重点当然应该在其作为“千古一帝”的个性而不是作为人的共性。其实即便是演普通人,对于演员来说也都应该是独一无二的“这一个”,也不能把张三演成李四或者王二麻子,虽然他们都是普通人,有更多的共性。
陈道明的另一个不成功之处则与“客观条件”有关。前几天刚看过一脸稚气的康熙擒鳌拜,颇有点少年明君的样子。这几天却见一脸成熟的康熙一会儿错将贪官封为廉吏,一会儿撇下即将临盆的皇后去青楼风流快活,一会儿听到吴三桂造反手足无措、流下眼泪……整个儿一个胡涂皇帝,让人看着难免有点别扭。其实三藩叛乱时康熙只是个二十郎当岁的半大小伙子,但陈道明在剧中的扮相却至少有三十来岁,与其所作所为相比,太成熟了一点。当然造成这种情况与演员自身并没太大的干系,但观众看在眼里未必会深究其中的原因,只会觉得你演得不像。
一个演员老演同一类型的角色难免会闷,做一些新的尝试是演员进取心的一种表现。但如果说陈道明在《长征》中扮演的蒋介石是一次成功的尝试的话,那么到目前为止,陈道明在《康熙王朝》中的表现却不能说成功。当然,片子还只放了一半不到,也许陈道明在后半部里会有上佳表现也未可知,笔者拭目以待。(新民晚报 青锋)
0
全部评论 |
|
|
实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