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电影大家兵败奥斯卡
已历73届的奥斯卡向来不买电影大师的账,作为一个伟大的艺术家,想在好莱坞出头的唯一机会,就是失手拍出一部自己都害臊的烂片,最近的榜样就是《卧虎藏龙》和它的导演。而那些被奥斯卡排挤掉的艺术精品,几乎就是一个大师的集中营,令人扼腕。
-《大幻影》
作品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背景,描写了法国军官被德军俘虏后在监狱里与德国人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两名战俘出逃的经历,堪称一部人道主义的电影经典。该片的导演尚.雷诺阿是大画家雷诺阿之子,他的这部电影入围当年的奥斯卡,结果大败而归,用导演自己的话说,“好莱坞之所以对好电影关上大门,是因为他们讨厌天才。”
-《生活的甜蜜》
费里尼是第一个以外语片入围最佳导演的人,他也是至今入围次数最多的外语片导演(四次)。《生活的甜蜜》以一个罗马记者的角度来见证现代光怪陆离的生活,也象征了奥斯卡及好莱坞在六七十年代对风起云涌的欧洲作者电影自叹不如的开始。在1961年于美国上映后,得到奥斯卡主动提名最佳导演、原著剧本、艺术指导与服装设计等四项,可是最后只有服装得奖。
-《八又二分之一》
《八又二分之一》从一个导演的现实与狂想出发,成就了一部难以言喻的经典之作,形式、内涵环环相扣,直指电影最迷人也最骇人的魔力所在。奥斯卡一共提名了本片角逐导演、原著剧本、艺术指导、服装设计与最佳外语片,在当时堪称“大手笔”,最后得到了最佳外语片与服装设计。奇怪的是光是费里尼导演的电影,就有三部得过奥斯卡服装设计奖。而他自己在编、导部分一共被提名12次,却一次都没得奖。
-《哭泣与耳语》
这部没机会角逐最佳外语片的瑞典电影,入围了1973年奥斯卡最佳影片、导演、编剧、摄影、服装设计。影片围绕着一个得了癌症、病入膏肓的女子,从她周遭的姊妹辐射出去,构成一个阴郁窒息的世界,有着柏格曼对人性一贯的大胆剖析。他个人一共入围了九项奥斯卡,和费里尼可以并称最受推崇的大师,不过从未得过奥斯卡正式奖项的命运也类似。
-《巴黎最后的探戈》
因为男主角马龙白兰度的关系,让很多人以为《巴黎最后的探戈》是部美国片,其实它是法、意联合出品的电影,描述一个想租公寓的巴黎女子,遇上遭逢妻子自杀的美籍房东,展开了一场结合性爱、佛洛依德、回忆、影像的冒险。导演贝托鲁奇15年后终以《末代皇帝》获奖。
-《日以作夜》
法国导演特吕佛刻画电影拍摄过程、对电影充满赞颂与感怀的《日以作夜》,几乎是所有影迷都会深受感动的作品。他先代表法国角逐1973年最佳外语片奖,再于1974年获得最佳导演、原创剧本与女配角提名,在奥斯卡自然是陪绑的份,倒是纽约影评人协会和英国金像奖很大方地把最佳导演颁给特吕佛。
-《面面相觑》
《面面相觑》(或:《面对面》)也许不是柏格曼的最佳作品,也没代表瑞典角逐外语片,却还是入围了最佳导演和女主角。可惜丽夫乌曼虽然被纽约、洛杉矶等各大影评人协会选为最佳女主角,还是在奥斯卡被击败。
-《芬妮与亚历山大》
柏格曼的封镜之作《芬妮与亚历山大》是至2000年为止,得奖项目最多的外语片,它一共入围了六项,得到最佳摄影、服装设计、艺术指导与最佳外语片,落空的还是柏格曼的编剧和导演。
-《乱》
日本大师黑泽明的《乱》,在日本新电影风起云涌的时候被自己国内批得很惨,奥斯卡提名黑泽明角逐最佳导演,另外本片的摄影、艺术指导、服装设计一并入围,堪称日本电影最风光的一次,偏偏日本就是不派《乱》角逐外语片,讽刺的是黑泽明曾以《德苏乌扎拉》为前苏联得过一部最佳外语片。《乱》在奥斯卡入围四项,只有和田美惠得到最佳服装设计。
-《红色情深》
当瑞士决定派《红色情深》代表角逐奥斯卡外语片,竟被打了回票,理由是它“不够瑞士”!是导演奇士劳斯基的波兰色彩太重?还是演员的法国味浓厚?《红色情深》入围了最佳导演、原著剧本和摄影三项,但未得奖。
-《邮差》
说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的《邮差》,浪漫而动人地描述了流亡诗人聂鲁达对一个小岛邮差的启发。通过美国代理、也是以高明造势手腕改写奥斯卡纪录的米拉麦斯公司的成功营造下,在隔了20多年后,再度缔造外语片得以入围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成绩,本片一共提名了影片、导演、改编剧本、男主角、配乐等五项。身兼编剧、男主角的马西莫特洛西杀青后即因心脏病过世,也就是死后才获得提名。本片最后只获最佳配乐。文/天祥
0
全部评论 |
|
|
实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