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星光灿烂 > 正文  

穷孩子拿起乐器 他就不再属于穷人

www.creaders.net | 2017-09-01 22:57:55  腾讯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美剧《丛林中的莫扎特》(以下简称《莫扎特》)第四季将在年内开播。虽说这部亚马逊公司的剧集曾几次获奖,包括艾美奖和金球奖,却始终没有特别留意,直到故事进入第三季。毕竟从洛杉矶到纽约,各大媒体的评论人,都对该剧抱有持续不断的热情。

该剧改编自布莱尔·汀达尔的一本扒粪回忆录《丛林中的莫扎特:性、药及古典音乐》。作者是个双簧管演奏员,曾在纽约有过一段职业生涯,还跟纽约爱乐这样的大乐团合作,做过一些商业演出。2005年,她出版这本自传性质的畅销书,把纽约古典音乐圈的生活,描绘得十分“有料”,这也引发了不少知情观众的八卦期待。然而没有。

以交响乐团做故事背景,总会感觉比较小众。但对亚马逊来说,这也早就不是第一次了。三年前的The Cosmopolitans便是一例。这个剧名不大好翻译。世界公民,还是海外游子?笔者汗颜。剧中漂在巴黎的美国人,基本都是那种所谓的UHB(urban haute bourgeoisie),年少多金,藤校背景的瘦型男。在一个社会不平等日渐加剧的年代,看到这种精英新秀对镜自赏的制作,让你不禁心生疑窦。

很大程度上,《莫扎特》更多让你回想起那些表现演出团的旧式影片,比如《红菱艳》、《转折点》、《火红的第五乐章》、《遭遇维纳斯》,不管其中撒了多少胡椒粉,甚至叙事、镜像都搞了哪些噱头。也就是说,编创人员没有在原作的窠臼中作茧自缚。不管乐队成员的生活如何狗血,但艺术最终都会给予他们救赎。在这一点上,可以说它很主旋律。

剧名扯上莫扎特,除了跟古典音乐有关,多少显得牵强,还不如香港范儿的乐师总动员、交响奇兵,那样直奔主题。于是剧中偶尔会有莫扎特的鬼魂出来作祟,和乐团的新任音乐指导罗德里戈推心置腹一下。这位乐界新星是全剧的主要“话点”,拉美出身,没进过任何欧美名校,立场左倾,二十出头就在一个北欧大乐团执棒,然后进入巨大的美国市场。说到这里,所有人都会想到一个名字——古斯塔沃·杜达梅尔,洛杉矶爱乐现任总监。

《莫扎特》的剧情,却设定在纽约一个虚构的乐团,罗德里戈的指挥风格也很直觉范儿,用二十年前流行的说法,叫做“另类”。他在排练当中提示乐手,要把作品奏出法国人玩儿命装西班牙人那种感觉。在另一场戏里,他告诉海丽,也就是剧中演奏双簧管的女一号,不能像只小狗,要像野豹。

这种感觉就是艺术青春和想象力的代称,就像当年小泽征尔首次访华,指导中央乐团时,抱怨大提琴组的拨奏效果沉闷,提议乐手假想用扳开汽水瓶盖那种手感,大家于是醍醐灌顶般开悟,喜乐,执行。到了一段小提琴跳奏时,指挥家又要那个声部做出毛刷掸扫灰尘的蹦弹效果。那是一次文化气质的新老交替。当年国内上的了台面的三五个指挥,都有几分特权范儿,闭目合眼,作威作福,神乎其神——这部作品表达了深刻的思想感情,你们一定要表现得深沉些,再深沉些!

吐故纳新也是《莫扎特》的主题之一。剧中那个虚构的交响乐团曾一度有过远去的辉煌,但早已风光不再,改革迫在眉睫。改革总是从顶层开始。利益先被触动的,正是在役多年的老指挥。他被明升暗降,为新人让路,尽管心怀不满,不时还要内斗一下。后来这位郁郁寡欢的老人家通过作曲,找到了艺术生涯的第二春。这是后话。

做为娱乐产品,剧集忽略了原作反映的一个问题,即古典音乐是一个劳动力过剩的行业。教学法的巨大进步导致一个负面后果——过多技术优异的年轻音乐家离开学院生产线,可等待他们填补的职位并未增加,于是种种桌面以下腰带以下的犯规动作层出不穷。他们自幼接受严酷的专业训练——这种特化训练以牺牲其他领域的竞争力为代价——还有大量金钱和时间的投入,仅仅做为才艺修养收场,对于一般中产子弟意味着巨额亏损。另一方面,这些失败者的存在及影响,也为《莫扎特》一类产品提供了受众。

同时,包括管弦乐团在内的演出机构,近年来也明显开始年轻化。这是一个影像的时代,颜值即真理,特别是高清电视的出现,乐手的年龄、扮相,会直接影响收视率,以及相关的商业利润。今天的音乐演出,面对的不再是,至少不完全是现场的听众。它的受众还包括了全球电视机前的观众,以及衍生音像产品的消费者。音乐越来越多地从听觉,转向视觉领域。

出演罗德里戈一角的,是墨西哥演员拜尔·加西亚·贝纳尔,还摘获了一项金球表演奖。他在屏幕上变身一个浪漫化的杜达梅尔(比如带着鹦鹉去排练),就像几年前他在《摩托车日记》中,呈现出一个理想化的切·格瓦拉。那部影片让他成了国际明星。而他背后那个影子般存在的当红指挥杜达梅尔,身为El Systema体系的产物,也是一个左倾文化外加拉丁情调的符号。

提到委内瑞拉,我们通常想到该国的政治动荡以及并不乐观经济状况,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个国家拥有一套令人赞叹的音乐教育体系,也就是被称为El Systema的青少年管弦乐队系统。这是一个全国性组织,每年招收超过20万学童,在200个下属乐团学习。早在杜达梅尔成名之前,他们培养的低音提琴手鲁伊兹,就被柏林爱乐乐团录用。该组织的创办人何塞·安东尼奥·阿布鲁,除音乐家之外,也是一个担任过议员的经济学家。这个使徒般的理想主义者,希望建立一种文化环境,通过培养青少年的文明习惯,推动社会改良。

阿布鲁的教育思想是寓教于(音)乐。他认为消灭贫穷的最佳方法,是消灭贫穷的文化。不是降低精英的文化水准,而是鼓励穷人熟悉高级文化。而文化的最高成就之一,就是西方古典音乐。想要贫困家庭的孩子走上正道,那就提供一件乐器,通过训练,引领他们进入艺术,远离毒品和暴力。当一个穷孩子拿起乐器,他就不再属于穷人。

这是一种特殊版本的民粹思想,虽有精英主义和欧洲中心论之嫌,却不乏其魅力。只是,对于世界上的多数人,工于计算浅近利益的文化,已经诅咒他们致得了富,却脱不了贫。对于拉丁风格的仿效自然沦为隔靴搔痒,力不从心的装逼,就像他们着迷于凶暴的霸王龙。酷,是的,可那个中生代世界和我们之间,横亘着六千五百万年以上的地球时间,做为安全距离。

这些年来,杜达梅尔青春火爆的招牌风格,是乐评家津津乐道的话题,而他的演出剧照,也无一例外展示一个表情迷狂、颊窝深陷、两臂张扬的卷发青年,好像南美球星庆祝破门。但这一切未必靠谱。笔者旁听过他排练,没那么神叨。何况身为指挥,还要担任乐团管理职能。据一位不愿透露身份的人士透露,曾有一个面临下岗的老乐师对新指挥倾诉,说他把一生都献给了乐团。对方反唇相讥:One hundred percent is not enough.

虚构的电视剧中,乐手的代际汰换则要温和许多。随着老人们退场,新血开始填补真空。随之而来的,是不可避免的争斗、磨合,不打不成交。剧中女一号海丽,也就是该剧文学原著作者汀达尔的化身,也在一片战鼓声中登场。这个梦想加入乐队的双簧管手,尽管颇得罗德里戈青睐,但也只能暂且屈居指挥助理的职位。

尽管剧中不时点缀一些前卫的技术噱头,但《莫扎特》大体还是一部行业剧。播出之后,自然会有人出来挑刺,从女主角吹双簧管的口型,到指挥乐队的手势,更不用说那些一些群众演员冒充的小提琴手。这些都是当代娱乐市场的必要部分。至于音乐圈内人士掀起的茶杯风波,更多取决于他们在食物链上所处的环节。美剧在这方面,近年有了巨大的进步。剧中主要角色操弄乐器,也都受到过专业人士指点。

变革永远不会让所有人获益,也必然引起不满。《莫扎特》第二季尾声,不满达到高潮,乐手开始组织罢工。对于一个娱乐产品,这种苦大仇深的现实,必须在后续的故事中予以逃避。于是我们看到,年轻的明星指挥没有和大家同甘共苦,而是离开纽约,跑到威尼斯,为另一个明星的回归献唱助阵。

那是一位女高音,歌剧界的传奇人物,有La Fiamma(火)之称,可见想见其热烈个性。两个人擦出火花,之后再生情变,也是顺理成章的事。这些风流纠葛,又在随后的音乐会上,被即兴植入唱段中的典故。入夜后的大运河灯辉灿烂,一代歌后“火姐”一袭鸭绿长裙,登上浮动的舞台,恍若卡拉斯再世。

这是高度通俗化的卡拉斯,“印象威尼斯”式的歌剧选段清唱,常是隐退已久的大腕儿,拿昔日的名气变现。更大的腕儿也来捧场,而且不会免费。一个男声借着水音飘渺而来,引起众人欢呼。一艘vaporetto(公交汽艇)经过,所有的乘客涌到朝向舞台一侧的船舷。一些人当场惊呼:Pulacido!古典音乐圈里的Pulacido,只能是男高音普拉西多·多明戈。就像第一季中的朗朗,他也是以本人身份,跑到剧中打酱油的。

圈子里直呼小名例子很多。这里插段题外话:有一回去华盛顿看展,一个朋友短信留言,说肯尼迪中心有音乐会,Chris给我们留了票。当时也没在意,穿着牛仔裤就去了,等到了那里,才知道那个Chris是指克里斯托夫·埃申巴赫,搞得十分狼狈。做为一个蹭场的屌丝,不能太拿自己不当外人看,虽说古典音乐“便装化”已成流行趋势。

两位声乐家唱起《让我们就此携手》。这首二重唱,是莫扎特的歌剧《唐璜》中的名段,其中采尔米娜面对登徒子虚情假意的徒劳挣扎,应和着女歌手在罗德里戈那里刚刚遭受的情伤。更戏剧性的一幕,是她唱到《我的心对你的声音敞开》,像故事中德丽拉解除桑孙的魔力之源一样,当场拔刀,割下正在指挥乐队的罗德里戈的一绺头发。

很难想象前一个时代,美国出产的通俗文化产品当中,会有这些不加说明的欧洲文艺梗。而且这并非孤例。美国犯罪作家堂娜·雷昂曾侨居威尼斯多年。她的布鲁内蒂探长系列第一部《凤凰歌剧院命案》,核心人物之一,也是明星女高音。故事开始便提到她最近出演Nozze里的苏珊娜一角。在美国,除了少数戏迷,恐怕真不会有几个人知道那个意大利词,是指莫扎特的《费加罗婚礼》(Le Nozze di Figaro)。

市场给予这些产品的回报,却是相当的丰厚。它们依然相对小众,然而这个小众的范围,却在迅速扩大。或许分众这个概念,更能说明问题。它要求我们面对一个现实——有些人的文化味蕾,是用不同味料涵养出来的。我们很难判断这是进步导致的社会细胞加速分裂,还是资源分配倾斜的结果。毕竟这是一个不平等问题重新锐化的时代。

催生过“新浪潮”的法国《电影手册》,在2010年7月号上,给予一些美剧高度评价,并专文讨论《广告狂人》、《绝命毒师》、《火线》等剧集,由此引发了一场是否存在“作者电视剧”的热议。电视剧这种最早用于推销肥皂的娱乐形式,在最近20年多中获得了巨大的进步,早已不是人们偏见中的“视觉文化沙漠”、“眼球口香糖”。也有人把大卫·林奇拍出《双峰镇》的1990年,视为作者电视剧元年。

这些新型“作者”并非巴赞所说的,先于作品而存在的艺术家,文化英雄的艺术家个人。他们更像一种奇异的混合体,不仅是编剧,也不仅是制片。他们时而雇用,时而解雇编剧和剧组成员,完善故事线索,写作脚本,也要操心预算。如果把地图放大,进入新世纪以来,很多传统上被边缘化,鄙俗化的低端文亚文化现象已经进入典律化程序,比如连环画。

接着轮到了电视剧。先是付费频道发起了文艺复兴,一批新制作人利用相对自由的空间,做了大量创新。虽然这个行业仍然依赖收视率,但最好的电视人还是表现出了艺术独立性。市场的认可又提高了他们的议价能力。他们更像那些把控夜场DJ,将各种元素重新编辑,包括经典艺术,生成新的叙事方式。在这一进程中,部分产品开始出现“士绅化”苗头,各种合力冲折妥协,形成一种higher-middlebrow式的文化趣味。

其实这一现象的出现已有时日,只是以更加幼稚粗糙的形态。电视剧版《暮光之城》中,贝拉在吸血鬼男同学家,听到音响里的德彪西音乐,脱口说出那是Clair de Lune(月光)。那可不是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调调。《莫扎特》中也有法国音乐,而且更高冷,比如梅西安的《为时间终结而作的四重奏》。那段戏是纽约交响乐团为服刑犯人举办的公益演出,摄制效果戏仿独立纪录片,音乐居然感动了所有听众。

而在现实当中,这类前卫音乐却很难推广,演出时常在先后各安排一段较为甜俗的作品。汤姆·沃尔夫曾经比喻这种现象,类似于服药前后各发一块糖。现在的乐手们说法更直接,就叫shit sandwich。但只要稍加留意,还是会看到越来越多人的文化口味,正变得更世故。他们未必欣赏风格前卫的严肃音乐——所谓严肃的意思,就像Papi酱说的老serious——但至少在看伍迪·艾伦的喜剧片时,知道哪些地方应该笑出声来。随之而来的是新的鄙视链。

类似现象不仅出现在美国。近年看过一部充满后现代拼贴的国产片,叫做《一步之遥》。片中有一段红磨坊式的歌舞演出,女主角对着军阀老爹高唱起普契尼的“O mio babino caro”。相信没有太多汉语观众知道它的意思是“啊,我亲爱的老爸”。

   0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5只鸡过河视频一夜爆火!没想到被鸡上了一
2 只“装”了一天 北京又变脸
3 赖清德毫无顾忌说出这话,北京定要气炸
4 彭丽媛高升?习近平未必信任她
5 病死率30%!新冠还没完,武毒所又出“新货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内幕:刘亚洲是这样激怒习近平的
2 习当外商面反驳李强 蔡奇新角色引关注
3 中南海附近挤满救护车 死伤不明
4 惊传北京招商银行倡议书:“北京危急 生死
5 近3万公务员被赶出北京
6 天天一杯牛奶 夫妻俩确诊肝癌 医生告
7 俄罗斯给恐袭定调了!幕后黑手就是…
8 三个数字藏凶险 或将有大事发生
9 罕见!中国总理李强承认了
10 习近平当场喊话 正谋划实施重大改革举措
热门专题
1
美国大选
6
中共两会
11
秦刚失踪
2
中美冷战
7
台湾大选
12
火箭军悬案
3
以哈战争
8
李克强猝逝
13
台海风云
4
乌克兰战争
9
中国爆雷
14
战狼外交
5
万维专栏
10
李尚福出事
15
普里戈津
一周博客排行 更多>>
1 给世界“指明”方向后,中国迷 中国社会经
2 1364 (图文)红二代披露助毛泽 范学德2
3 她的天才因美貌而被忽视 湮灭之城
4 曾华
5 读后感:中国没有中世纪 施化
6 辛峰:社区那条红围巾 万维网友来
7 曾华
8 宋国辉:封杀TikTok最严厉的是 万维网友来
9 曾华
10 曾华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更多>>
1 读后感:中国没有中世纪 施化
2 中国还有希望吗? 山蛟龙
3 分享“左媒”知乎的一个帖子。 高鹏
4 一图胜过千言万语:川普今天大 爪四哥
5 俄国GDP世界前十:西方专家的 随意生活
6 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准备清单 随意生活
7 为什么中国没有产生科学 体育老师
8 就第一夫人彭丽媛的风衣侃几句 体育老师
9 穷人,更缺的是自由而不是钱 施化
10 普丁丁似乎有点急了 山蛟龙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